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B

 

 

「經中三輩往生,皆由於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」發菩提心跟一向專念都重要,只有一向專念,沒有發菩提心,去不了;雖發菩提心,沒有一向專念,也去不了。這是一定要記住,我們想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這句話牢牢的記住。菩提心就是大智、就是大悲、就是大願、就是圓融一體之心。「情執深重即是愚痴」,你只要對這個世間任何一樁事,或者是一個物、一個人有貪戀的話,這叫愚痴,你發的那個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情執,你的喜歡、你的愛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壞掉了。這是菩提心難發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
「取相分別則有取捨」,有取捨慈悲心就沒有了,平等心沒有了。所以你有取捨,「何由興起」,你怎麼能夠興起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?只要有取捨,這兩個沒有了。我喜歡這個人,我討厭那個人,大慈大悲沒有了,大慈大悲是菩提心。我們這麼多年來,在講經教學當中,我把菩提心說成十個字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此地說得也很好,菩提心是大智、大悲、大願、圓融一體,也說得好。我們什麼時候真正發出圓融一體之心?只要圓融一體之心發出來,清淨平等覺馬上就現前。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總是起取相分別,叫著相,這是把菩提心破壞了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
  「如是之人何能發菩提心?」沒有智慧、沒有慈悲、沒有圓融,取相分別,我喜歡這個、討厭那個,這怎麼能成就?這些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。我們發心一向專念,為什麼沒有感應?為什麼身體毛病還有這麼多?為什麼想做一樁好事有這麼多障礙?細心去追究總有原因。原因不在外面,原因在自己,這個道理一定要把它守定,外面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所感應的。我們自己錯了,給後人記取經驗,不犯我們的過失,他將來的路就能走得很平穩。我們的過失在哪裡?謙虛不夠,恭敬不夠,四攝法不夠。所以雖然是好事,也給人帶來嫉妒障礙。我們自己很清楚、很明白,因為自己把名聞利養已經放下了,所以這些嫉妒障礙對我自己來說是有利沒有害的。龐居士所講的,「好事不如無事」。心發得很圓滿,楞嚴會上佛說:善心一發,功德就圓滿。不是你不做,是因為有障礙,你沒有法子去做,你的功德已經圓滿了。這些理事都要明瞭,經典的教訓我們才能夠記取。菩提心發了,不要再讓它有障礙。菩提心發了,是非人我都放下;是非人我沒有放下,菩提心決定發不起來,那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決定是有障礙的。所以取相分別則有取捨,只要有取有捨,就沒有辦法興起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,這就有名無實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
「再者著相修福,其福有盡。」為什麼?世間福報,果報在六道裡頭。「如《金剛經》云:應無所住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: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」所以只要著福,修再大的福報,那福報有限。過去的梁武帝,大家都曉得,這在佛門修布施,大概在中國佛教史上沒有人能超過他。在他手上建這些寺院庵堂,規模都非常雄偉,多少座?四百八十座。他喜愛佛法、護持佛法,人要是希望出家,他無比高興,他做你的護法,供養出家人幾十萬人。福報大不大?他是取相分別,所以達摩祖師直截了當告訴他:並無功德。他在達摩祖師面前誇耀,問達摩祖師:我的功德大不大?達摩祖師說「並無功德。」取相分別,沒功德,有福報。福報大不大?有限,因為他分別取相,所以福報有限。那個福報是肯定在欲界天,欲界天有限,這個有限不是四王天就是忉利天。什麼叫福德,什麼叫功德,我們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千萬不要誤會了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
「靈峯」是蕅益大師,《破空論》是《金剛經破空論》,這部書就是蕅益大師寫的,他在這個書裡頭這麼說,「以無所住法,住般若中,熾然修行六波羅蜜,而不取相」,這是大師教人。修六波羅蜜就是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統統不著相。「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」,布施多少?布施一分錢,布施一毛錢,功德多大?跟虛空法界一樣大。梁武帝不知道,為什麼?《還源觀》上講到的「含容空有」,也就是大乘常說的量大福大,他不住相,量就大了。沒有取捨,不住相,他的心量跟虛空一樣,這麼大的心量,他施一點點錢,那個量跟虛空法界一樣大。只要你取相分別,你布施萬兩黃金,得福有限。不著相,不取相、不著相,布施一文錢,功德超過那個著相的布施萬兩黃金,超過它。這個道理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,與心量相應的大,與心量相違背的就小。含空容有,就是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量周沙界是容有,能包容,含空也是能夠含受整個虛空。虛空在哪裡?虛空在我心裡面,心比虛空大。這個話是世尊在《楞嚴經》上說的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 

「而眾生住於相故,妄自計果計因,觀大觀小。若能稱性而住,不住諸相。譬如芥子中空與十方空,性無二無別。」它大就大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就是稱性而住,稱性而行。不住諸相,就是三輪體空,無我相、無人相,也無當中施捨之相,布施之後心裡頭痕跡都沒有,這個福報大,跟虛空法界一樣。布施如是,持戒亦如是,忍辱亦如是,精進、禪定亦如是。六度前面五個是事,最後一個是智慧。智慧在哪裡?不住相就是般若。你布施裡頭有般若,你持戒裡頭有般若,你忍辱裡頭有般若,精進、禪定裡頭有般若,有般若就跟自性相應,那就叫無量無邊的功德。要是有取相分別,功德就沒有了,是有限的福德,這個福德果報在人天,有限。佛法這些微妙精深的道理不能不懂。不住相,為什麼大?《破空論》裡頭有解釋,有個比喻,譬如芥子,芥菜子,芥菜子裡面的空,我們把芥菜子裡面挖掉,芥菜子裡頭空,這個空跟十方的空間有沒有差別?沒有差別。沒有差別,功德不就一樣的嗎?所以空性無二無別。以空沒有內外,空沒有彼此,空沒有方隅,就是沒有東南西北,空沒有形相,更無小空異大空,沒有什麼小空大空。「無相之福,其福乃大。」你著相就錯了,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。所以明理的人能修大福,明理、有智慧的人,他施小得大福。乃至於他沒有施,只起一個善念,福報都不可思議。他要是能夠把這個善念做到,那福報就更大。這些理事我們懂了,這真學佛,不懂那這叫做迷信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
「又《金剛經》曰:若心取相,則為著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。」你著相了,只要你著一個,四個統統都有,它都有連帶關係的。我們明白這些道理,就曉得我們現前修的不如法,所以障難這麼多。障難能不能化解?很難。難在哪裡?難在我們聽了佛法,我們這個觀念轉不過來。能不取相嗎?能不執著嗎?放不下!怎麼辦?佛的辦法就是教你長時薰修,你只要不捨棄這個方法,讀經、念佛、聽教,一年轉不過來,十年;十年轉不過來,二十年;二十年轉不過來,三十年,肯定會轉過來。為什麼?時間久了,你真的明白了。時間不到,你那個明白是假的,靠不住的。為什麼?境界現前馬上就亂了,毛病習氣全跑出來了。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,薰習的力量太薄弱,問題在這裡。古大德教我們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你才知道它非常有道理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

 

 

 

 
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把虛妄當真的,你錯了。真的東西只有自性,自性是圓滿的。明心見性,見的什麼性?所見不外萬法一如、萬法一體、萬法無二,這就是見性,你的智慧現前了。智慧現前,妄想分別執著自然沒有了;有妄想分別執著,沒智慧,你所現前的是煩惱,不是智慧現前,煩惱現前。智慧跟煩惱是明暗的兩面,明現了暗就沒有,暗現了明就沒有。所以有智慧決定沒有煩惱,有煩惱決定沒有智慧。這個道理要懂,這個道理要放在心上,常常想著,我有沒有一點智慧?我的學習如不如法?我這一生能不能往生?把往生所有一切障礙放下,這就對了。什麼時候放?現在就要放,不要等待。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,「黃泉路上無老少」。今天不知道明天事,今天活在這個世間,明天還能嗎?靠不住。那這個事情我現在就要辦,我不能等到明天,等到明天那我又是煩惱,沒有智慧。有智慧的人不等,即在當下,轉煩惱為菩提就在一念之間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五九集)  2011/8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