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


我們這個念頭雜亂,真的把腦袋搞糊塗。有些鬼神比我們都靈光,鬼神什麼事都知道,比我們靈光,我們比他都不如,也就是說,現在人都不如鬼。鬼頭鬼腦,現在人頭人腦是比不上鬼頭鬼腦,鬼頭鬼腦都比人腦聰明。這人簡直不像話,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?過去人比鬼強多了,現在不如鬼了。真的鬼修行比人修行得好,鬼修行比人修行的多,成就也比人大,鬼修行往生極樂世界的不少,常常聽說。所以我們要認真反省,人怎麼做的,怎麼連鬼都不如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
 

 
 
這日常生活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布施,要知道我們起心動念都有布施,起心動念不為自己,起心動念都為別人,這不就修布施嗎?心在修布施波羅蜜。言語,說對人有利益的話,幫助他開悟,幫助他改過自新,這些善言善語、和顏悅色全是布施。四德裡面,你看「隨緣妙用」,你想是不是布施?「柔和質直」是不是布施?「威儀有則」就是做好榜樣給人看,不全都在布施嗎?布施不一定是施財、施物,不是,我們笑面迎人對他都是布施。反面的也是布施,布施不善的,板著面孔很難看,叫人看到都害怕,那也是布施。所以布施裡頭有染淨、有善惡不同,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幹這個事情,自己不知道,果報不一樣!善因有善果,惡因有惡報,我們每天所造的業對於社會、對於大眾還是布施。所以說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都在日用平常、在生活當中,沒離開生活,沒有離開工作,沒有離開處事待人接物。修學大乘的,慢慢覺悟了。我們走在路上看到樹木花草,我們以尊重的心對它,以感恩的心對它,不都在布施嗎?布施這些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。這種好的布施,山河大地不會出毛病,災難就沒有了。我們處處用貪瞋痴慢疑,來對樹木花草、對山河大地,山河大地就出亂子,災難就發生。菩薩十波羅蜜如是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何嘗不如是!全在日用平常之中,你要是真會了,這叫行菩薩道。這樣才真正符合大乘經教裡面所講的四種遍施,它的名字叫四悉檀,悉檀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,悉就是普遍、平等的,檀就是布施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


 

  我們人在這個世間會衰老,為什麼會衰老?你有妄想,這個妄想就是時間束縛了你,你被這個假相欺騙了,你以為有時間,一年比一年老,你以為有時間。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?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老少的念頭、生死的念頭他沒有了;念頭沒有了,這個現象就沒有了。現象從哪裡來的?意念變現出來的。這給我們講道理,道理搞明白了,我們想想是有道理,於是我們就能像佛菩薩一樣有無量無邊的神通道力來改變自己。真的,永恆不能變,那是性德,本性本善永恆不變的。改變的,是你沒有見性之前的修德,把我們最重要的錯誤思想要修正過來,我們對很多很多問題想錯、看錯了,麻煩全出在這個地方。怎樣才能把這些妄念,錯誤的思想、見解放下?要知道叫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六道是什麼?一場夢。十法界也是一場夢,六道是夢中之夢,你計較它幹什麼?活在這個世間像佛菩薩一樣,有,好,很好;沒有,好,很好,都很好。絕對不會起心動念,就是不操心,不操心,心就正常,心就健康。心一操的時候,心就出了毛病,心就壞了,操心愈多,心就愈糟糕、就愈壞。唐太宗講現在人心壞了,壞了什麼?他操心太多了。從早操到晚,連晚上睡覺都睡不好,在操心,把這個世界愈操愈亂、愈混亂。古人,你看上古聖賢無為而治,他不操心,天下大治,沒有一樣不好。你要想這樣、想那樣,全都讓你想壞掉了;你要是什麼都不想,一切恢復正常,正常是最健康的。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,有很大的學問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  
 

 

一切諸佛如來的大願就一樁事情,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成佛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這是真因。他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《華嚴經》上佛說過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眾生現在的麻煩,得病了,得什麼病?得三種毒病,妄想的毒、分別的毒、執著的毒,這是三毒,這個事情可麻煩了。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,你的問題解決了。可以分段放下的。你看這三輩往生,下輩的完全凡夫,沒放下,帶業往生,了不起。帶業不能成就,這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,見思煩惱沒斷也能往生,也能接受他的教誨,這太難得、太難得。往上去不稀奇,實報土不稀奇,方便土也不稀奇,最稀奇的是凡聖同居土,他有辦法叫凡聖同居土裡頭嚴重執著的這些人把執著放下。譬如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貪財,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不貪財,為什麼?那財太多,你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其實我們這個世間,對我們的身命什麼最重要?不是財,財有沒有沒有關係,最重要是空氣,沒空氣十分鐘就死了。什麼人貪空氣?沒聽說哪個人把空氣儲存起來,為什麼?太多了。西方極樂世界財太多,你要金銀財寶,人家黃金是鋪馬路的。有沒有人到馬路上去把柏油拿出來藏在家裡、戴在身上?沒有,黃金是鋪馬路的。寶石,珍貴得不得了,人家建築材料,建築材料是珠寶,太多了,所以不貪,貪的時候被人笑話。阿彌陀佛這一招很厲害,讓你所有的貪心到他那邊去全都消失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
 
 

這邊飲食、男女,佛知道男女會造成情執,很麻煩。凡是到極樂世界去往生的人,全部都是男身,沒有女人,而且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,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。你的穿著,想穿什麼,衣服在身上,不要去買也不要製作,自然變化所作,所以你也不貪著了。家裡也不要用保險箱,也不要用衣櫥,為什麼?太麻煩,衣想穿,在身上;不想,它就沒有了,不見了。飲食也是,不要廚房,想吃什麼東西,百味飲食擺在桌子上,不想吃的時候,沒有了、不見了,也用不著洗碗、洗筷子,不需要,所以什麼貪心都沒有了。你住的房子乾乾淨淨,裡面什麼都沒有,空曠,客人來的時候要座位,念頭一想,座位已經擺齊了,客人走了,座位也沒有了,不要收拾。到哪裡去找這個環境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 

 
 
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解淨土三經,三經專門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勸我們放下萬緣求生淨土。世尊如是,十方如來亦如是,沒有一尊佛不勸他們的六道眾生往生極樂世界。所以極樂世界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,每天往生那個人數沒法子計算。我們聽了之後不要起疑慮,為什麼?極樂世界這麼多人,那不吵吵鬧鬧的,算了,我不去了,我去找個山上躲起來去修行。那你就錯了,你完全錯了。極樂世界之大,極樂世界的理想,沒有一樣不如願。你到極樂世界,你不願意看到那麼多人,你想一個人在山上或者是湖邊清閒、幽靜的環境,你到那裡去你看到就是,你看不到有別人。你想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出現;你不想他,阿彌陀佛就不見了。這個世界樣樣事能如人願,真的是非常非常稀有難得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 


 
 
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容易,為什麼不容易?它要斷煩惱,這就難,我們斷不掉。淨土法門不要斷煩惱,只要伏煩惱,把煩惱伏住,像石頭壓草,把它壓住就行了。斷是什麼?連根拔掉那叫斷,那個難,真難!石頭壓草,石頭是什麼?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是石頭,用這個東西把它壓住。也就是說,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,念頭才起,立刻就阿彌陀佛,把它轉變成阿彌陀佛,不叫這個念頭去發展、去擴大,不去擴大。不管是善念,不管是惡念,只要是念頭起來,就「阿彌陀佛」把它壓住,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上,這是念佛法門無比殊勝微妙之處。

  凡夫煩惱習氣深重,哪有不起念頭的道理?不起念頭是聖人,凡夫做不到。所以古人教導我們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覺遲怎麼樣?你造業了。第一個念頭才起,第二個念阿彌陀佛,他不造業,這叫會念佛,這個念佛就真起了作用,不能不懂。所以真念佛的人,不是一天念多少佛號,不是的,是清淨心,保持清淨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 


 
 
這後面是「若論其實,如本品所明,則知往生亦非易事」。這是確確實實的,這一品,三輩往生品裡面所講的,給我們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的事,讀了之後,你就曉得它不是一個容易事情。比起八萬四千法門容易,是跟八萬四千比較,因為八萬四千要斷煩惱,這個不斷煩惱,容易。但是如何把煩惱伏住?你要是伏不住,縱然念佛念一輩子,不能往生。所以帶業是帶舊業,不帶新業,過去生中的煩惱能帶去,這一生當中,在往生之前那些煩惱,最後一念,臨終最後一念是佛號,你就都能帶得去。如果臨終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,你就完全帶不去了,你還得隨業流轉,也就是繼續去搞六道輪迴。人死了以後到哪一道,是哪一個業力力量最強引導他去投胎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


 


 
 
為什麼人死了之後墮到畜生?他糊塗、愚痴,沒智慧。為什麼有人死了之後到餓鬼?他貪心重,他雖然不糊塗,念念沒有忘記貪婪。有人臨終之後就到地獄去,瞋恚心太重、嫉妒心很重、報復的心很重,這就到地獄去了。有人死了之後他到人道來了,人道是什麼?倫常的心重,念念沒有忘掉倫理道德,念念想到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,他到人道來。念念是慈悲,念念是十善,這個人就生天去了,都是最後那一念。我們試想想看,我們最後那一念是什麼念頭,這個重要,把握最後的一念就是決定往生淨土。真正想求生極樂世界,不能不懂這個道理,這是關係我們來生,一絲毫都不能差錯。我們天天在訓練自己,訓練什麼?用這句佛號伏煩惱,養成一個習慣,到最後臨終一念是阿彌陀佛,我們就成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0集)  2011/5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