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


「由上可見,一心之境甚為幽深。是故本經,宗於專念」,本經教人修行的方法,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如果我們真的聽懂、真的覺悟了,在這個世間,一切人事物愈淡薄愈好。真正發慈悲心,想度這些苦難眾生,我們有緣應該要做,不是叫你不做;如果沒有緣,不要去攀緣,度眾生的事情,等到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之後再做,這個想法就對了。一生圓滿成就,這是大事,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了;換句話說,沒成佛的人成佛要緊,度眾生不要緊。為什麼?沒成佛,說老實話你也度不了眾生,只有你成佛之後,你才真正度得了眾生,這個觀念非常重要。佛菩薩、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,句句都是實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





 
 
下面這個話還是蕅益大師講的,「只貴信得及」,真相信,「守得穩,直下念去」,一點懷疑都沒有,真正做到不夾雜、不懷疑、不間斷。「或晝夜十萬,或五萬、三萬,以決定不缺為準」。怎麼個念法,要看自己的生活環境,一天能念十萬聲,他的生活環境一定非常好。為什麼?他不需要工作,衣食住行有人伺候,有人照顧他,這個福報就大了。他可以念十萬、念五萬、念三萬,都是有大福報的人,三萬比較容易。我見過有些老居士晚年退休之後,他也學禪、也學密、也學教、也念佛,到最後八十多歲退休了,覺得禪、教、密都用不上力,最後全放棄了,死心塌地念佛,告訴我每天念三萬聲。正確!而且年歲大了,他三萬聲怎麼念?三萬聲是計數,每天不缺。他住在鄉下,在鄉下散步,吃了早飯出去散步,轉一圈大概兩個小時,二、三個小時,三萬聲佛號念完。他是一步一聲佛號,也就是說他走了三萬步,又是運動又是念佛,這個方法好!如果掐念珠計數不能攝心,那就用印光法師的方法,不必計數,就是這個佛號十句十句一直念到底,這個方法能攝心。念佛這個法門是講究真實功夫,不在念佛多少聲,貴在攝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


 


 
 
念佛這個法門是講究真實功夫,不在念佛多少聲,貴在攝心,就是要求不懷疑、不夾雜。不懷疑、不夾雜雖然不是真心,跟真心相應,跟真心接近,感應的力量特別強,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;如果有疑、有雜念,感應就沒有了。佛祖告訴我們,要求我們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還有一句話告訴我們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一天雖然念十萬聲,心不清淨,煩惱習氣還很重,那不能往生,那只是說種善根。善根福德雖然深厚,往生的緣不具足,這一生不能往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





 
 
「又云:要到一心不亂境界,亦無他術」,這都是蕅益大師講的,你要希望念到一心不亂,也沒有別的辦法。什麼辦法?「最初下手,須用數珠,記得分明,刻定課程,決定無缺。久久純熟,不念自念。然後記數亦得,不記數亦得」。這個是祖師教導我們最初方便。最初方便用念珠好,為什麼?你那個課定了。現在的人叫他一天念一萬聲他辦不到,叫他怎麼念?叫他一天念一千聲,他辦得到。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顆,叫他念十串,這個他可以做到。慢慢來,念上個三年、五年再勸他加,向上提升。開頭定多了,後來很難堅持,這個例子自古至今都有,甚至於我們自己都不例外。所以課定得少,慢慢往上加,這個好,這是進步的現象、提升的現象;定得太多往下減這是退步,這個是往下墮落的現象,這個現象不好。所以初學的課要定得少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

 



 
 
最好初學叫他聽經,聽經對他有兩個幫助,第一個幫助,幫助他信心,真聽懂了他相信了,所以說是斷疑生信。人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個法門?我在初學的時候,李老師苦心的勸導,我跟同學們說過,對這個法門不反對了,沒接受;沒搞明白,沒清楚,不知道它的好處。我是在學《楞嚴經》,講過一次《法華經》大意,講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講了一半,看到文殊、普賢、善財童子都是念佛求生淨土,我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,這樣才接受的。所以沒有搞明白接受,容易退心。我們看很多念佛的同學退心,改學別的法門,甚至於學其他宗教,我們看到了感到很正常,不以為奇,為什麼?這個法門他不理解。你真正透徹理解它了,決定不可能改變信仰,決定不可能往下墮落,不可能的事情。

所以世尊當年在世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道理,幫助我們斷疑生信,幫助我們建立堅固的信心,這個堅固的信心就是道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

 



 

   世尊當年在世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道理,幫助我們斷疑生信,幫助我們建立堅固的信心,這個堅固的信心就是道心。這個不聽經是做不到的,自己看,看不懂。特別是現在,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,真正能夠理解的人愈來愈少了。為什麼?大家不學它。並不是它很難,而是我們沒有人肯學。蔡老師也很謙虛的來告訴我,深深感到自己的學歷不夠,對傳統文化,就是聖賢的教育沒有根基。現在要想學習,還帶了一批同學,自己確實沒信心,雖然這個事每天在做。我告訴他,聖學成就的關鍵不在乎學歷,不在乎你學了多少,在乎你那一點真誠心。這點他懂了,只要你有那一點真誠,沒有一點私心,沒有名聞利養,不貪五欲六塵,這一點真心太可貴,它跟聖學相應,跟心性暢通,靠這一點。我說你決定能夠得到祖宗加持、三寶加被,你努力認真下去。怎麼個學法?先學你能夠看得懂的,你先學它,看不懂的保留著,別去動它,三年、五年之後,現在看不懂,到那個時候全懂了;十年、八年之後不但全懂了,你透了,透進去了,契入境界了。印度跟古老中國學東西不在多,所謂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道理在此地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


 


 
 
  一向專念,求生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,蕅益大師這句話說得好!印光大師對這句話讚歎備至,他講得太好,古人沒講過。你想求生淨土是為什麼?還不是為親近阿彌陀佛!親近阿彌陀佛為什麼?還不是為成佛!所以這一念心是道道地地的無上菩提心。世出世間的東西統不要了,有好,沒有也好,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,這叫發無上菩提心。遇到有緣人,能夠勸導的,跟他講什麼?就跟他講這兩句就好了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就可以了。他能接受好,他這一生跟我一樣成就了;他不能接受,這個金剛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頭,這一生不能成就,來生後世肯定是他得度的真因。能夠這樣教人、勸導人,這是真正愛護、真正關懷,真實的幫助。「是故本經但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為宗也」,宗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方法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二集)  2011/5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