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B

 

 

現在我們明瞭,我們居住環境的一小點,這個小點很重要。我們讀古書看到舜王,舜王居住在那個村莊三年,那村莊的人個個都懂規矩,全被教化了。舜王沒有意思去教化,自自然然感化,你是這一盞燈,你照了三年,別人的黑暗全沒有了,他那個迷暗都沒有了,這叫真修。世間人尚且如此,何況佛菩薩?學佛這樣學就對了。如果還跟世俗一樣的迷暗,那就是佛門的罪人。為什麼?世間人一看,佛是這個樣子的,這佛要它幹什麼?現代社會多數大眾已經對佛法質疑了,如果沒有人來挽救,佛法會在這個世間消失掉,因為消失的已經太多了。印度周邊佛法全沒有了,當年世尊弟子四面八方去弘揚,在最初的二、三百年,現在全沒有了。西域、伊朗、阿富汗這一代都是古時候佛教國家,距離印度近,印度一些高僧大德都在那邊弘法,所以從西域傳到中國。

 

  中國當年漢明帝派遣特使到西域去尋求佛法,只到現在的新疆,遇到摩騰、竺法蘭,禮請他們到中國,這兩個是印度高僧。印尼我們去過,日惹我去過三次,每一次都到它那邊有個古塔,是公元七世紀的遺蹟,證明公元七世紀之前那邊的佛法很發達,現在沒有了。唯獨傳到中國這一支,大乘。傳小乘這一支傳到南洋,泰國、緬甸、柬埔寨這些地方現在還有。可是今天科學昌明,大家都學會了懷疑,今天對佛教、對宗教提出質疑。宗教對社會、對人類有沒有貢獻?有沒有好處?好處在哪裡?如果我們要明白、要覺悟,經典裡教導我們,我們都做到,佛法對社會就真實的貢獻了。我們的確要學菩薩,菩薩是我們的好榜樣,這是大乘,學淨宗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 

我們早年接受黃念老的教誨,他告訴我,夏蓮老希望把淨宗學會發展起來。在國內沒做,只提出這個名稱,沒做,所以他希望我在國外先做。我們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在溫哥華成立的,加拿大淨宗學會,聽說現在還在;第二個學會是在美國成立的,楊一華居士負責,現在還挺興旺的,在舊金山桑尼維爾;第三個學會是在洛杉磯,陳景昌居士在推動的,現在還在,也很興旺。在美國,在加拿大,我當年在那個時候有三十多個會,現在可能有很多都不存在了。這個會這麼提出來,響應的很多,許多國家包括歐洲、南洋,馬來西亞有一百多個淨宗學會,已經註冊的有五十多,還有五十多沒註冊,但是都有活動,一百多個淨宗學會。澳洲大概有十幾個,現在在日本,日本好像現在有二、三個,專修淨土,依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是淨宗學會修學的第一經,基本的,理論方法的依據。

 

淨宗學會成立之初,我們提出行門的五科,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做到,都能落實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
菩薩稱仁者,稱仁者是我們中國佛門對菩薩的通稱,那是尊敬的稱呼。仁者下頭有無敵,敵就是冤對、對敵,無敵,沒有,沒有敵對的。換句話說,菩薩絕對沒有跟人對立的,有對立的心,對立的念頭,他不是菩薩,菩薩絕對沒有。他跟我對立,他是凡夫,他不知道。我現在不跟人對立,是我學佛明白了,我怎麼能跟人家對立?所有一切對立都產生於誤會。怎麼誤會?平常不往來,不往來就容易產生誤會。常常往來,常常交往,彼此都了解,好朋友了,怎麼會對立?不往來,愈猜愈訛,愈猜就愈錯,就造成很深的誤會。很深的誤會在那一邊,不在我這邊,我這邊完全沒有。所以我這邊恭敬他,我這邊是天天把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,暗中保佑他。有效!他大的災難變成小的災難,小災難就化沒有了,真有效。他什麼時候會感恩?他覺悟了就感恩。迷的時候不知道,不知道,不能不照顧,要照顧到底。不照顧,他有災難,我們能忍心讓他受災難嗎?不可以。所以他不往來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
  現代的人不孝父母,不尊重老師,我們把父母、老師的照片放得大大的,掛在講堂,掛在佛堂。這是什麼?放光,放什麼光?孝親、尊師,希望把這些迷暗的人,讓他覺悟起來。佛法是活的,弘法要契機契理,要知道眾生病在什麼地方,應病與藥,藥到病除,這個佛法對社會、對眾生真有好處,真有利益。所以這些我們讀這個經一定要明瞭,要明瞭,我們要真做。今天這個世界這樣的亂,不要怪他,怪我沒有做好,人人都能夠反求諸己,這世界有救,眾生有救,災難也有救,不在別人,全在自己。這個事情推給別人,那就沒救了,自己直下承當就有救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「《探玄記》曰:生我福故,名福田。」我的福,它能夠生長我的福報,這就是我的福田。「又《優婆塞戒經》明三福田」,我剛才說的。第一個,「報恩福田,父母師長也。」父母是生我之恩,身命得自於父母,慧命得自於老師,父母跟老師對我是有恩,這是恩田。所以父母是應供,老師也是應供,應該接受我供養,我們應該供養他。第二,「功德福田」,這是三寶,佛法僧。現在有人說,這個僧已經他不持戒了,甚至於行為還不如在家人,現個出家相,要不要供養?要。為什麼?他既然是這個形象,我們是恭敬三寶,他現的相是三寶之一,他自己破戒不如法,他的事情,不是我的事情。我們不能因為幾個人敗壞佛門,把整個佛門都把它放下,這是錯了。一百個出家人裡頭,九十九個不如法,還有一個真如法的,都不得了。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我們「禮敬諸佛」,那是沒有分別的,他的功德大!他不是看作僧,他看到那個出家人是佛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那還得了嗎?他心目當中是供佛。他不管他是真僧、假僧,我心目當中是供僧,你就得福。不可以起分別,不可以起執著;起分別執著,你自己把你自己的福田破壞了,別人破壞不了,這個道理要懂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 

第三,「貧窮福田,貧窮困苦之人」,我們要供養他,我們要布施他。你看菩薩布施,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供養,就不叫布施,功德不一樣。普賢菩薩對眾生是多麼尊重,都把眾生當作佛看待,所以極樂世界成佛快,道理在此地。沒成佛之前,已經把所有眾生都看成佛了,平等的供養。「供養此上三者,均能生福,故皆名福田。」那你要問,供養哪個福大?哪個福比較小?不在對方,在自己的用心,你的心愈真誠,你得的福就愈大。心裡面如果帶著懷疑、帶著傲慢、帶著勉強,你的福就小,就這麼個道理。如果你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布施貧窮人,那個福報跟供養佛一樣。為什麼?佛清淨平等覺,你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去修供養,還得了!你得到的福報是圓滿的。由此可知,人人都能夠在一切時、一切處修究竟圓滿的福報,只是你不認識,機會在你面前,你不知道。你還是一個憐憫心,可憐,給他一點吧!有福,福小。吉凶禍福完全在自己存心,心地真善、真淨、真慈悲,禍害全消掉,福德完全現前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 

「今經云最勝福田,表諸菩薩於種種福田中最為殊勝。」最勝福田是誰?從這一句的意思裡面去看,最勝福田是念佛求生淨土的人,他就是最勝福田。為什麼?他現在雖然還沒去,他肯定到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的菩薩,在種種福田當中最為殊勝。這樁事情要不是經文擺在我們面前,幾個人知道?幾個人相信?你要想一想,有沒有道理?八萬四千法門,在現前這個時代,只有念佛往生能得度,其他的種一點善根而已,這一生依舊要搞六道輪迴,出不去!為什麼?煩惱斷不掉。八萬四千法門,沒有一個法門是帶業往生的,沒有。不帶業,一定要斷,斷太難了。只有這個法門准許帶業往生,所以只有這個法門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,能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佛道,這就是菩薩於種種福田中最為殊勝。你往生極樂世界你是菩薩,現在你還沒有去,你是準菩薩。準菩薩,你在種種福田當中還是最為殊勝,這沒人知道。我們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,這一個信念決定不動搖,決定不會改變,那你就真的是準菩薩,這是福田當中的大福田,這不是小福田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

 

 

 

 

  六和敬我說得很多,不要求別人跟我和,要求我跟他和,這就對了。要求別人跟我和,你這一輩子做不到;要求我跟他和,隨時可以做到。這到底什麼原因?我們不就吃虧了嗎?不是上當了嗎?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,「吃虧是福」。什麼人怕吃虧?俗人怕吃虧。什麼人不怕吃虧?覺悟的人不怕吃虧。提出吃虧是福,是真的是假的?是真的。不與人爭是善、是德,處處能讓。別人喜歡說話,我聽,恭恭敬敬的聽,你說累了不就不說了嗎?我是在學校念書的時候,抗戰勝利我在南京第一中學讀初中三年級,年紀小,好高騖遠,傲慢習氣很重,喜歡挖苦人,缺德。我班上有個同學,真的是忍辱功夫很好,我偏偏就瞧不起他,當面也挖苦他,背後也批評他。可是這個同學他見我面,那是很乖,什麼話都聽,不管怎麼批評他,從來不回話。他在背後呢?我聽別人告訴我,他都讚歎我,沒有說我一句不好的。一年,我跟他道歉了,我就向他學習,我這一點忍辱功夫跟他學的。這個同學姓白,白振寰,現在不曉得在不在了?沒有聯繫,這麼多年。我很感恩他,他是用身來教我,感化我,我在他那個地方學會忍辱,他把我小時候這些毛病習氣改過來了,被他的真誠感動。人確實都是好人,我們看的常常看錯,有這麼多好人提醒我們,讓我們覺悟醒過來,怎能不感恩?所以布施是福田,供養是福田,忍辱也是福田,細心想想諸佛菩薩所教,哪一樣不是福田?要細心去體會,細心去觀察,認真學習。

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九一集)  2011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