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


「明比日月,尊譬寶珠。寧當抱渴而死,弗飲水蟲」。這是一個掌故,佛經裡頭有個故事,對於這個戒律的尊重,寧可以抱渴而死,都不肯飲沒有經過過濾的水。過去出家人隨身都要帶個濾水囊,遇到河裡面、井裡面的水,這野外的,一定要用濾水囊過濾,怕什麼?怕這個水裡有微生物,我們肉眼看不見。你喝這個水把牠們殺掉,把牠們吃掉。佛說,《戒經》裡面講得很清楚,「佛觀一缽水,八萬四千蟲」,那是細菌,是不是能濾得乾淨?當然有問題。但是心善,大乘經裡面講論心不論事,你真有這個心,愛護眾生的心,不肯傷害眾生這個心,這個心不能沒有。「乃可被繫而終,無傷草葉」。這是個比喻,你被人用這些草葉把你綑綁在那邊,你寧願在那個地方念佛求生淨土,也不願意把這些草葉解開,為什麼?怕傷害它們。這都是比喻到極處,這個人持戒能達到這樣的程度,寧願渴死,也不飲沒有過濾的這些水。

  「疏中極論齋戒之要。正法能否住世,全賴行人能否持戒。故當寧失身命,毋違所受之戒」。要有這樣的決心,這個事情在我們現前能做得到嗎?真可以這麼做嗎?不可以。為什麼不可以?今天正法沒有了,你發心學習正法,弘揚正法,如果是依戒律裡面所說的,你連身命都失掉了,你用什麼來弘揚正法?所以要通權達變,每條戒都有開緣,它不是死的,開戒就不是破戒。我們被人用這些樹的藤子綑綁住,我們能不能把它掙脫?應該。不能像這個經戒上所講的,我怕傷到這個藤、傷到這個樹,寧死也不想把它解開,錯了。這在什麼時候?這是在社會盛世,正法住世的時候行,我死了還有別人。現在怎麼樣?現在我死了沒有人,在這個世間真正發心為正法久住而行的人找不到了,這一個發心的人能這樣做嗎?所以這些道理你要懂。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要有個健康的身體,沒有健康的身體,你怎麼能幫助眾生?健康的身體確實是要清淨心成就的。現在清淨心沒有現前,我們就需要飲食,需要藥物來調養,可是決定不能忘記,要向清淨心這個方向去邁進。現在要這些東西,到我成就的時候就大量減少,甚至於可以不用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




 
 
底下「彭際清居士曰:故知淨土資糧,全憑功德。功德之基,莫先持戒。以戒淨則心淨,心淨則土淨故」。這個道理講得好,這幾句話是真理。確確實實戒淨,戒清淨,心淨了,心淨則佛土淨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。心清淨,戒就清淨,這叫什麼?心清淨是定,定共戒。開悟了一定清淨,開悟是什麼?叫道共戒,你的戒行就圓滿。所以你念佛真正得念佛三昧,戒就清淨,戒是什麼?你的行就清淨了。戒是指行為的,行為是發自於內心,清淨心,口業、身業自然清淨。心是主,心要是覺悟了,你說話也是覺悟,你所有一切動作都是覺悟的,覺而不迷,那是開悟了。沒有開悟、沒有得定,著重在律儀戒,那就一條一條去做,不可以違犯,用這個來規範自己。我們今天學戒,你真正嚴格去持戒,只有你一個人成就,甚至於你還障礙很多人學佛。為什麼?一看到生活這麼嚴謹:這個東西我做不到,算了,我不學佛,佛太難了,我做不到。把別人嚇到了,真有,而且很多!如果該開緣的時候你就開,人家看到這樣持戒:我也能做得到。你就可以激發很多人嚮往佛法,真就接引他來了。所以這個戒律開遮持犯一定要很熟,什麼因緣底下可以開放,什麼因緣之下一定要很嚴謹的執持,活的,不是死的,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





 

再看下面這一段,「第四、起立塔像。塔,具云窣堵波」,這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「廟,或方墳」,方墳是塔藏舍利的,舍利塔,「謂置佛舍利處也」。「《會疏》曰:安塔有其三義」,為什麼造塔?「一、表人勝」,這個人的舍利藏在這裡頭,這個人無比的殊勝,他不是凡人,他是菩薩、他是佛、他是羅漢。或者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骨灰都可以放在塔裡頭,給別人做榜樣。所以「二、令他信」,讓別人看到見賢思齊,他能做到,我要跟他學,是這個意思。「三、為報恩」,我們供養佛舍利報佛恩,供養菩薩、祖師大德的舍利為報師恩,念念不忘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的恩德,是這個意思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

 


 
 
佛不許去拉信徒,不可以,但是可以把我們的活動告訴大家,他自己願意來就很好,不要去勸他來,更不可以去拉他來,一定要他自動。自動是什麼?他有誠心,他能得利益,你拉他來是勉強,這是佛門的老規矩,不拉信徒的。為什麼?佛謙虛,不敢為人師,招生還得了嗎?招生是我可以做你老師,我可以教你。佛不是的,佛決定不招生,你來的時候我們同學一起學習,還請你多指教,謙虛。所以活動用幡幢來代表,這是佛門規矩,決定不能拉人來聽經。好像拉很多人讓道場人眾多,感覺道場殊勝,不可以;道場殊勝,你的心不清淨了。佛法重視清淨莊嚴,不在人多少,不是以人眾多為莊嚴,是以清淨莊嚴,是以修行成果莊嚴。你這個道場有多少得三昧的、有多少開悟的,念佛有多少人功夫成片的、有多少人得一心的、有多少人往生的,這個莊嚴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
 




 
 
「散華,散布鮮花,以供養佛。」這在外國很普遍,中國沒有把花散在地下的,外國有,花瓣摘下來散得滿地,空中、滿地,以這個來供佛。「《會疏》云:散花者,花開清淨,妙色妙香,散諸佛剎,若有花開,諸佛來坐」。為什麼?花代表因,花代表修行,修因後面一定有證果。所以在中國沒有散花,但是有供花,以鮮花供佛,意思都在表法。所以現在佛前供這些花,所得的功德沒有從前那麼大。為什麼?因為從前人都知道供花、供果、燒香、供燈,曉得它表法的意思,現在人不知道,沒人講解,只知道這樣供,為什麼要供,不曉得。供養還得有條件,求佛菩薩保佑平安,保佑升官發財,都求這些東西,這與這些供具表法都不相應,所以他得福不多。不是說他不得福,得福不多;如果曉得這些意思,他得福就多。譬如今天你在佛塔懸幡,現在人看到怎麼樣?這人迷信,你有什麼法子?他說你迷信,尊重心起不來。古人不是這樣的,古人看到幡的時候,「那個地方是佛塔,要到那個地方去禮拜、去繞塔」,他心裡面佛的念頭生起來,恭敬的念頭生起來,禮拜的念頭生起來,這個福就大,這供養的人福就大了。所以今天福為什麼不大?沒人宣傳,沒有人把這個東西講清楚、講明白。這可以說供比不供好,像古時候的那種供,經上講的大福現在沒有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凡是有供養的地方,佛會來,為什麼?感應,這個地方有這麼多想學佛,佛就來了;不想學佛,佛不來。現在人都搞名聞利養,佛怎麼會來?有人來,佛不來,魔來了。都是感召,你用貪瞋痴慢來做佛事,所感得的都是妖魔鬼怪,這個東西來了。他成就你的欲望,把你的欲望往上提升,然後看你的果報,他是來捉弄人的。所以學佛的人多了,感應佛菩薩來應,是這麼個道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




 

我們大家在一起學佛,討論佛法,有一次我在美國,早年,在陳大川居士家裡有五、六個人,夜晚月光非常好,我們在他院子裡面喝茶,談佛法,突然一陣異香,大家都聞到,這個香氣沒聞過的,很香、很特別。是不是佛菩薩的感應?不見得。但是天人我們相信,天人從這邊經過,聽到我們在這裡討論佛法,他停了一下,看了一看,這個香氣我們就聞到,大概有五、六分鐘,這感應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這樣的事情,我就告訴他們,我初學佛的時候常常聞到檀香,我讀經,在辦公室讀經,在宿舍裡頭讀經。我們的宿舍,距離一般民間至少是一公里,民間燒香我們決定聞不到,距離太遠。這個香從哪來的?很濃的檀香不止一次。以後我跟李老師學經教,我就把這個經驗提出來請教老師,老師告訴我:應該都是天人,你在讀經雖然沒有出聲音,天人看到,天人聽到,不出聲音天人都會聽到。他從這裡經過停一停,你就聞到香氣。諸天歡喜,善神歡喜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


 

 
 
蕅益大師說的,「能不能往生,決定在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」。蕅益大師勸我們勸到極處,下下品往生他就滿意了。人家問蕅益大師,這是淨土宗的祖師,專修淨土的,「你將來往生,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意?」他告訴人,「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。」照這個標準,不就是善導大師講的「萬修萬人去」,一個都不會漏掉的!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蕅益大師這些話,等於給我們的一份保證書,因為我們自己曉得,自己業障太重,造的罪業太深,能去得了嗎?多少遇到淨宗的人都懷疑。提到這個:這我不敢想,我罪太重了。五逆十惡只要真信,真願意去,統統都能往生。尤其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所說的,下三品就是下輩往生,都是有重罪的人,煩惱習氣非常重的,他們往生。《觀經》上講上輩是大凡夫,中輩是小凡夫,下輩是有罪的凡夫,統統能往生,條件只要你真信、真願意去。真信、真願,當然那個心不一樣,為什麼?念念心裡都有阿彌陀佛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,這叫真信、真願。

我們現在沒達到這個標準,我們現在是有信、有願,不是他的標準,他的標準是念念都想往生,念念都想親近阿彌陀佛,別的念頭全放下!你要做到這個程度,你往生自己就知道有把握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一集)  2011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