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


善導大師《觀經》註解講的兩種信心,這個信就是覺悟,講得非常好。第一個覺悟,要肯定自己是凡夫,自己造很多的罪業,要承認。承認,我們才能夠懺悔,才能夠改過。第二個,要深深相信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是度我的,要這樣承認才行,叫直下承當。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為我建的,為我建立一個非常理想的修學道場,不是為別人,要這樣想,我們跟阿彌陀佛、跟極樂世界的關係就非常密切了。我們跟佛是一家人,我們跟極樂世界是一個家庭,這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、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可不能想歪了,阿彌陀佛是為別人建的,我沒有分,那我們這一生怎麼修也修不成功。所以這個信心非常重要。這個心一發就能傾盡,傾盡就是斷盡,斷盡什麼?無始以來的生死。我們在六道生生死死搞輪迴,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 


 
 
「若修證出現」,你要不修,菩提心不會出現。你要沒有證得菩提心,菩提心的功用你就享受不到。所以你要修,你要證。怎麼個修法?日常生活當中,我用真心過生活,我不用妄心,妄心是虛情假意,也就是真誠心,我們中國俗話說老實,老實非常接近菩提心。人要忠厚老成,忠厚老成的人他用真心,你騙他,他不知道,他相信,結果誰吃虧?被騙的人不吃虧,騙人的人吃虧了。被騙的人老實,老實人永遠不會吃虧。這些事跟理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思惟,你能體會得到,老實人永遠不會吃虧。為什麼不會吃虧?你看他的德行、他的智慧天天增長,他的業障天天在消除,他怎麼吃虧?我們中國古人講「吃虧是福」,有道理!吃虧的人有福報,吃虧怎麼?業障消了,德行智慧增長了,他吃什麼虧?騙人的人吃虧了,欺負人的人吃虧了,他造作罪業,他將來果報在三途。所以一定要曉得細心去觀察,不一樣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 


 
 
我才肯定,中國古大德所說,這就是講法治跟倫理道德。中國古人重視法治,他說「法,治之本也」,這就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,像國家的憲法,治之本也。「人者,本之源也」,這個人是什麼?人就是人心,人心是那個法的根源。如果人要不好,法再好沒用,人一樣幹壞事;人要是好人,法再壞,甚至於沒有法,他都會做出好事。這是中國幾千年治國平天下最重要的理念,那就是什麼?聖賢君子。所以中國古代是聖賢君子的政治。中國人講五個層次,「道德仁義禮」。道,聖人,為什麼?純淨純善,沒有自己,起心動念都是為天下眾生想,聖人!他不想自己,自己的生活過得很清苦,跟平民一樣。周文王住的房子跟老百姓的房子一樣,沒有比他住得更好一點;吃的東西跟老百姓一樣。這是聖人,從來沒有為自己好像舒服一點這樣著想,沒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


 
 
我學佛的基礎,章嘉大師奠定的,跟他老人家三年,奠定一個基礎;以後跟李老師十年,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。現在這個佛學院三年、四年,那怎麼行!聖賢教育至少要十年,十年還得認真,最怕的就是有私心、有欲望,有私心有欲望就全把你破掉了,這一點非常非常之難。所以從小過苦日子好,為什麼?過成習慣了,生活清苦一點很正常,稍稍有一點就很滿足,欲望愈少,功夫愈得力。名聞利養,假的不是真的。真正快樂,道心、菩提心,快樂!你每天生活歡歡喜喜、快快樂樂、無憂無慮,一點壓力都沒有,這個人生才叫真正幸福美滿。不是有錢,不是有地位,有錢有地位我見得很多,很苦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


 
 
陸克文做澳洲總理時,他邀請我在國會大廈裡面吃飯,邀請我。見面的時候端了一杯濃咖啡,差不多就像這麼大的杯子,濃咖啡,告訴我,一天喝五杯。我都看呆了。要提精神,事情太煩了。當時我笑了笑,我說現在社會各行各業,最辛苦的我看大概就是你這個行業,太辛苦了!我說最快樂的是幹我這行的。他就笑起來了。真的,我這行多快樂!所以我實在是希望他別搞政治,去辦學,辦一個傳統文化大學,好!我老是在鼓勵他,為什麼?為國家、為社會培養真正的人才,比你幹這個行業更有意義,為天下後世樂育英才,這是何等的大事業!值得,這是搞真的,不是搞假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


 

《弟子規》那是最基本的,共同必須要遵守的,家家都不能離開的。從小大人就要教他,大人在他面前表現的守規矩,有規有矩,他從小看習慣了,而認為這是天經地義,他一生他都不會越軌,心就定了。心定才開智慧。所以小孩訓練他的定心,訓練他得定,用什麼方法?背書,他背書就不會胡思亂想,他不背書就胡思亂想。所以每天教他讀書,不需要講意思,就是把他心定下來。在生活上,處事待人接物有規矩,一定要懂規矩,好處在哪裡?大人都守規矩,大人做模樣給他看。所以《弟子規》不是小孩學的,是一生都不能離開的。從小到老,那是生活,生活的規範,是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範。不能一天沒有規矩,一天沒有規矩就亂了,家就亂了,家亂社會就亂了,那災難就來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

 
 
   
一定守規矩,天天叫你背書,不給你講解,你心是定的,講解你會胡思亂想。尤其是小孩沒有成熟,那個思想就會有偏差。所以只叫你讀,不跟你講,什麼時候跟你講?十三歲進太學,十三歲到十五歲,最遲是十五歲,最早十三歲,當中沒有中學,進太學。太學裡面讀書有老師跟你講解、跟你討論,你可以提出問題,老師給你解答。太學裡沒有書本,為什麼?都背熟了,老師也背熟了,學生也背熟了,跟你講《論語》第幾頁第幾行,你都清楚,你背得滾瓜爛熟。所以老師跟同學都熟,重要的典籍都是從六、七歲到十二歲全部背完,小孩記憶力好。所以到大的時候,引經據典不需要去查書,哪像現在查書多辛苦,他們都是已經記熟了。所以讀書很快樂,到太學很快樂,每天真的奉事師長,對老師尊重跟父母一樣,認真學習就是報老師的恩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
 

 
 
讀書很快樂,到太學很快樂,每天真的奉事師長,對老師尊重跟父母一樣,認真學習就是報老師的恩。老師的教學通常都是遊山玩水,講到書裡的典故,講到什麼地方就到什麼地方去看,讓你看實際狀況,帶著酒菜,學生服勞役,帶著一群學生遊山玩水,玩回來,這一門功課教完了,那個讀書多快樂!哪有像現在讀書這麼苦!我們看到現在小孩念書這麼苦,還敢不敢投胎作人?不敢,這麼苦!讀書是個樂事,從小讀書就快樂,快樂一輩子,哪有讀書讀得這麼苦的,這個事情誰幹?所以讀書是快樂人生,教學是快樂人生;要不是快樂,釋迦牟尼佛不幹這個事情,聰明,他不是傻瓜。 孔老夫子周遊列國回去才嘗到這種快樂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早要嘗到,他就不必去周遊列國,去求個一官半職,何必?沒有必要,他一定想到要學釋迦牟尼佛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

 


 
 
真正求學問、求智慧,不是求別的,在佛法裡面求智慧,在儒家講求學問,樂事!無比的幸福快樂,與名利毫不相干。這不是地位,這不是財富,與這個不相干,提升自己的境界。用一般宗教裡面講輪迴,他的後世是天堂,比人間更殊勝,為什麼?他的道德向上提升,自然感得這些境界。好學的一定跟好學的在一起,有道德的人一定跟有道德的人在一起,這就是物以類聚。世間人也一樣,喜歡跳舞的跟喜歡跳舞的在一起,喜歡玩樂的跟玩樂的人在一起,喜歡讀書的他一定跟讀書的人在一起,志不同道不合他就不會聚在一起。喜歡道德的,天講道德,天的道德比人還要高,他肯定到那裡去了。喜歡搞貪瞋痴慢,就是三惡道,他一定到那裡去,不是閻王找他,不是的,是他什麼?他的意念,他去走那個方向,他自然去了,這個才是合乎情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九六集)  2011/5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