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於是則大鳴法鼓,高建法幢,大放慧光,廣宏妙法,破除眾生無明痴暗。」這是講先有小成就,然後因緣成熟,你的同修伴侶多了,能有幾百個人、幾千個人,你就可以建道場。在家居士建蓮社,現在我們叫淨宗學會,建居士林、建念佛堂,這就是高建法幢。大放慧光這是講經說法,現在科學昌明,技術不斷在進步,成本愈來愈低廉,我們就可以考慮網路電視,網路電視的成本便宜,現在衛星成本也不高,這種弘法的工具真的是高建法幢。一個地方講學、共修,全世界都能夠收看到,有緣人都能夠集在一起,雖然人身體不在一起,我們的意念集在一起,這個力量非常之大,這是廣宏妙法。講經說法的目的,沒有別的,第一個目標就是幫助大家破迷生信,對正法有了信心,有了正確的認識,再進一步鼓勵大家發願,我們一起到極樂世界。我幹得很認真、很努力,別人相信;如果自己不幹,勸別人,這大概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自己要頭帶好,真幹,一點都不含糊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四九0集) 2011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490
「菩薩內心純淨,儀態溫和,得乎中而形於外,表裡一如。」這是菩薩基本的一個條件,不能不做到,內心純淨就是一門深入、不雜不亂,行門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,表現在外面的儀態至少也能跟孔子相比,溫良恭儉讓,真能做到。別人爭,我讓,真正做到於人無爭、於世無求,我們跟任何一個人都能和睦相處,為什麼?沒有衝突。早年,我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,有很多人說:韓館長很難相處,是個女強人。我說:我沒問題,她要的,我不要;我要的,她不要,我們倆很好相處,沒有衝突。我要的是講經教學,這她不要;她要的是名聞利養,這個我不要。她當館長有名、有權、有勢,她管人、管錢、管事,她都管去,我就不要管了,所以我就變成三不管。她是三管,我這三不管,所以就沒有衝突。如果我也要管的話,衝突就起來,那就不能相處。所以我們想到,孔老夫子跟任何人都會和睦相處,因為他老人家溫良恭儉讓,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四九0集) 2011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490
我們尊重一切人,一切人都是佛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我們眼目當中他都是佛,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永遠是禮敬。普賢菩薩教給我們「禮敬諸佛」,他真的是佛,不是假的,他自己不知道,佛菩薩知道,佛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也知道。「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,廣修供養,懺除業障」,你說這樣的人,誰不歡喜、誰不尊重、誰不愛戴他!
我們這些年來,在世界上走了很多國家地區,大家都知道。中國國內有些誤會的,是什麼?他沒有跟我相處過,他在那裡猜,大概我也是個喜歡競爭的人。猜錯了,我不跟人競爭,你要的,我都不要。我要的,我相信你也不要,你要也很好,我都讓你做,你說「講經說法你別講了,我來講」,好,我就讓給你講,當聽眾比當講師有福,講師很苦、很累,聽眾多舒服,在那裡享受。所以你要講台,我也讓給你,我統統都能讓,跟任何人都沒有衝突。那個衝突是他們自己懷疑當中產生的,不是事實真相。我們不跟你爭名,也不跟你爭利,連弘法利生我也不跟你爭,你要我全讓給你,我還給你感恩、給你磕頭,為什麼?你把我這個擔子卸下來,我輕鬆了,我解脫了。所以得乎中而形於外,表裡一如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四九0集) 2011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490
【因緣願力。出生善根。摧伏一切魔軍。尊重奉事諸佛。為世明燈。最勝福田。殊勝吉祥。堪受供養。赫奕歡喜。雄猛無畏。身色相好。功德辯才。具足莊嚴。無與等者。】
這個一段念老註子裡面說,「右段更廣明菩薩真實功德」。『因緣願力』,「因緣,《魏譯》作因力、緣力」,這兩種力量。「《淨影疏》曰:因力緣力為第一門,起修所依。過去所修一切善行,能生今善,名為因力」。這是因,因是過去所修的。「近善知識聽聞正法,名為緣力」。因緣具足,就成就我們修學;如果沒有因緣,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學起。所以每個同修,你們聽到阿彌陀佛生歡喜心,聽到這部經或者聽到《阿彌陀經》,聽到淨土能生歡喜心的,都是過去生中曾經學過。過去生中沒有善根,你這一生中比較困難,你不相信。這樁事情,如果你稍稍細心,你去觀察,不學佛的人不算,學佛的人乃至於出家的人,他學別的法門,他不相信淨土,什麼原因?過去生中沒有因,這一生遇到善知識,聽聞這部經,他也不相信。他聽了不喜歡,聽不下去,兩個小時聽幾分鐘他就走了,有,不在少數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四九0集) 2011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490
世出世間法都要講求因緣,世間法也不例外,過去生中曾經做過的,這一生中做起來好像得心應手,很順利。過去生中沒有做過的,就感覺得很生疏,做起來很困難,必須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慢慢他熟悉了。
我們修學淨土也不例外,緣強還有辦法,我自己來說,我這個緣很強,因很弱,所以最初學佛不相信淨土。那是自己很傲慢,自己認為很聰明有智慧,淨土應該是釋迦牟尼佛度那些老太婆沒有知識的,大概是他們學的。連李老師勸我勸多少次,我不反對了,但是我不接受。我跟諸位說過,我接受淨土是什麼?講《華嚴經》,學佛十幾年了,講《華嚴經》有一天偶然的心血來潮,想想文殊、普賢他們是修什麼的?善財童子是修什麼的?經沒講到,它在後面,把後面翻出來看。翻到《四十華嚴》第三十九卷,《四十華嚴》有四十卷,三十八、三十九卷,看到文殊、普賢統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,這個我很吃驚。華藏會上這兩位大菩薩,毘盧遮那如來的助教,他們怎麼會念佛求生淨土?而且還把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帶到極樂世界去參學。這個在我們人間是不可能的事情,你要是在這個道場,把道場所有的信徒都帶去,那個住持和尚不大發雷霆?那還得了!可是毘盧遮那不但不發脾氣,還贊成、歡喜,說兩位菩薩做得很對,不一樣!從這個地方才真正去認知淨土,重新去認識阿彌陀佛。所以這就是過去當然有,信心不深,這次的緣特別殊勝。老師能隨順我,我喜歡經教,好,你就去學經教,不喜歡念佛,你就別念佛,他順著我。所以我在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、《楞嚴》裡面,認識了淨土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四九0集) 2011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490
世間法動力是什麼?名利,有名有利就幹,拼命去幹。沒有名利誰幹?沒人幹。佛法名利都不要了,他還那麼樣起勁去幹,那是什麼力量推動?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個力量可大了!這是佛菩薩為什麼能夠修成佛道,就是這個力量。許多人不知道,你們學佛的人到底幹些什麼,又不要名、又不要利,又不要好吃的,什麼粗茶淡飯勉強都過去了,還那麼歡喜在幹,你到底是為什麼?這頭腦有問題。所以他不知道,佛法裡頭有個四弘誓願在督促他,四弘誓願就是一願,後頭三個要完成它。你要去度別人,頭一個你要有德行,德行是什麼?德行就把煩惱放下,煩惱無邊誓願斷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統統要放下,成就德行。成就德行之後才學法門,這對的,修學法門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。如果法門無量誓願學,沒有前面的德行,法門成就之後,很容易就墮到名聞利養去了,到最後自己不但不能度別人,恐怕就墮落掉了。道德的根基太重要!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四九0集) 2011/7/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4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