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


  現在人在這個世間,惡念多、善念少,惡口多、善言少。口業非常可怕,我們修行的功德為什麼都沒有了?從口裡漏掉了,口業漏掉了,流失掉了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佛告訴我們善護三業,第一個就告訴我們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教導我們不要去批評別人。批評別人誰吃虧?自己吃虧。我們在講席當中我常說,我們批評別人,別人受到的傷害三分,自己受到的傷害七分,不值得。佛菩薩教導我們「稱讚如來」,別人有好處稱讚,別人有不好處,不放在心上,不放在口上,這就對了。所以,自己一生當中要想成就,確實念念都在道上。一念的疏忽,都會造成一生的遺憾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
 

 

  「《智度論》云,一切眾生臨終之時,刀風解形」,形就是身,就是身體,「死苦來逼,生大怖畏」,這《智度論》上說的。死之苦,我們一般人很難感受到,佛在經上形容,風刀解形。還有一句話,「生龜脫殼」,活的烏龜把牠的殼扒下來,你想到那多痛苦!佛告訴我們,神識離開身體那種痛苦,就是這八個字所形容的,風刀解形,生龜脫殼,確確實實他這個時候非常恐怖。這是個關鍵的時刻,生死關頭,要遇善知識,善知識一句話提醒他,趕快念阿彌陀佛,其他的話不要說了,來不及了。這個時候是分秒必爭,就是一句話,趕緊念阿彌陀佛。這個病人在這個關鍵的時刻,接著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,什麼都不想,什麼念頭都沒有,他的痛苦馬上消除。本來是非常痛苦的,一念佛痛苦沒有了,再念幾聲,阿彌陀佛出現了。「發大勇猛,心心相續,十念即是增上善根,便得往生」。這個臨終十念是無比殊勝的善根,非常稀有難得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
 


 
 
底下這一段很好。「又有人視臨終十念為輕易,乃擬臨終方事修念」。這個好,臨終的時候一念、十念都可以上上品往生,那現在何必念它,到臨終再念。這個想法好像是沒錯,現在何必辛辛苦苦去念佛?臨命終時可以,還來得及。「《安樂集》破之曰」,這個想法是非常危險的想法。我們沒有看下面,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過,臨終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,你有沒有?你能不能保證臨終具備三個條件?第一個條件,頭腦清楚,不迷惑,這是第一個條件。你看人臨終的時候都迷惑了,家親眷屬都不認識,這很平常。你到醫院去看看臨終的人,幾個臨終人走的時候清楚?臨終要不迷惑,給諸位說,不學佛他也不會到惡道去。到惡道的是迷惑顛倒去的,頭腦清楚怎麼會去變畜生、變餓鬼?哪有這種道理!現在醫學裡面講老人痴呆症,一得老人痴呆症就不能往生,助念都不能往生。你在臨命終時,善友大喊,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,他都聽不見,他也不曉得阿彌陀佛是什麼,這不行!所以念佛人最怕什麼?最怕年老的時候痴呆,一輩子修行就完了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有很多時候高僧臨終痴呆,老朋友見面,兩個眼睛呆呆的看了半天,不認識,記憶力沒有了。阿彌陀佛聽不進去,不起反應。想到這個地方,多可怕。第一個臨終頭腦清楚,一點不迷惑。第二要遇到善友,遇到真正懂淨土的,他對於淨宗的道理了解,修行關鍵的時候應該如何如理如法的學習,他懂,這第二個條件。第三個條件,在這關鍵時候,你一聽就相信、就接受、就真念。這些條件,臨終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具足?想到這些地方不能不害怕。那怎麼辦?端在平時認真學習。善心、善行,就不會得痴呆症。決定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心,不管是有意無意都不可以。種什麼因就有什麼果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,不能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


 

人必須要像個人的樣子,中國人的標準是五常、五倫、四維、八德,這是中國人。五倫是講人與人的關係,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人跟人的關係。它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,親愛是天性,在佛法講是性德,自性裡頭本有的。這個性德不但要保持,還要發揚光大,愛自己、愛父母、愛兄弟、愛親戚、愛家族、愛朋友、愛鄰里鄉黨。再往外一層一層向外推,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。佛法更大,愛一切眾生,愛山河大地,這是人。五常,仁義禮智信,這做人必須具備的條件,人要把五常丟掉,那就不是人了。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,歸納起來不外乎十二個字,「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,仁愛和平」這十二個字。十二個字都做到,你是個標準的人,你不會失人身,你來生一定比這一生更好。如果這十二個字統統都能夠奉行,念念在心,你的福報就不在人間,在天上去了,你來生是到天道,享天福去了。用這樣的心情去念佛決定得生,生凡聖同居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
 

 

「《安樂集》破之曰:十念相續,似若不難」,好像不難,「然諸凡夫,心如野馬,識劇猿猴,馳騁六塵,何曾停息,各須宜發信心,預自剋念,使積習成性,善根堅固也」。這個話說的都是真話。十念好像是很簡單,凡夫也不容易,不容易在什麼地方?他心浮氣躁,妄念不止,就這十念他都念不下去,這是真的。別說是十念,一念都不行。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沒有善根、福德,沒有善根是說什麼?他不相信,跟他講他聽不懂,這就是沒有善根;沒有福德是他不肯幹,他還懷念這個世間,捨不得離開,情執很深。或者是捨不得他的富貴、他的財產、他的爵位,迷戀在其中。

這些事情在現在很普遍,古時候比較好一點,為什麼?古人很重視因果教育。古時候每一個地方,是一個小鎮,那裡頭都有城隍廟。城隍廟裡面一定有閻王殿,十殿閻王。閻王殿裡面顯示的是地獄的果報,泥塑木雕。我們小時候家鄉閻王殿是泥塑的,你進去看一看,就等於說是到地獄去參觀一下,造什麼樣的罪,受什麼樣的報,這個瀏覽一下,印象很深刻。特別是從小,農村裡面的婦女一年總有幾次到城隍廟燒香,帶著小孩。我小時候五、六歲,六、七歲,每年跟著母親城隍廟燒香,總要去看一遍,一年要看三、四遍,印象深刻。起個不善的念頭,就會想到那個閻王殿裡頭的果報,心就涼了,不敢做。生活苦一點無所謂,還過得去,不願意將來受這個果報。古時候,祠堂、城隍廟,在中國這片大地到處都有,非常普遍。孔廟還少,孔廟大概一個縣市裡有一個孔廟。可是城隍廟、土地廟、神廟、祠堂到處都有,敬鬼神,明因果,不敢有惡念。惡念尚且沒有,哪有惡行?這個對於人心的約束、對於人心的規範,起非常大的作用。現在人把它看作是迷信,都毀掉了,破除迷信。是不迷信了,社會動亂,沒有辦法把社會安定下來。古時候這些帝王用這些方法,社會安定,天下太平,人民安居樂業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 


 

  天地鬼神他是不是真有?我們應當去研究,應當去了解、去認識他,不能人云亦云。我們從小接受學校教育,學校教我們破除迷信,我們都把這個看成是迷信。孔夫子「敬鬼神而遠之」,他說這句話意思很深,「而遠之」的意思就是你不要迷信他,要不要尊敬?要。他敬鬼神,那就肯定有鬼神,但是不要迷信他。鬼神說的合理合法,可以做參考;說得不合理、不合法,你就不要相信他。孔子對鬼神是這麼個態度。現在人要把鬼神鏟除,要把他銷毀,跟古人的態度不一樣。佛跟道,其實儒也不例外,對這個事情有研究。自古以來,傳說鬼神這些故事很多很多,前清編《四庫全書》的紀曉嵐,博學多聞,他寫了一部書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專門記載這些鬼神的事情。這部書分量很大,他不是虛構的,古籍裡頭有的,他把它抄在一起。還有當時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,絕對不是造謠生事,都記錄下來,不是假的。我們看這些書都把它當小說看,消遣。《聊齋誌異》,那不是編造的,我相信都是真實的故事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 


 

我們現在就要幹,要克服我們的妄念。用什麼方法克服?用念佛,天天念佛,念佛就是克服妄念,妄念就是罪業,克服妄念就是消罪業。這道理明白了,你就會真幹了。我們知道我們念頭不善,對人、對事或對物都是自私自利、都是損人利己。這些念頭、這些行為都是在三惡道,它將來感的果報都是三惡道,太苦了,不能再幹。所以要把念佛,「積習成性」,把這些雜念統統換成念佛,讓念佛成為一種習氣,隨時隨地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,把它養成這樣的習慣。除阿彌陀佛之外,沒有雜念,你往生決定成功。一定要知道,什麼念頭都是輪迴業,有什麼意思!應當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換成阿彌陀佛,「善根堅固」,就對了。臨命終時這些情形,一念、十念往生,我們知道就好了,也別放在心上。努力念佛,消除自己的業障。念阿彌陀佛就是消業障,不念阿彌陀佛就是增長業障,這個道理、這個事實,不能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 


 
 
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要培養念佛的習氣,臨命終時佛號就很容易念出來。平常不念佛,到臨終佛號怕的是提不起來,念了一輩子的佛,到最後不會念,可惜!我初出家的時候,遇到一位居士,這個居士的名字我記不得了。五十多年前,我在臨濟寺出家,臨濟寺有個念佛會,他是副會長。一個星期他們在臨濟寺念一次佛,他當維那,帶得很好,很虔誠。臨命終時,相非常不好,他怕死。臨終時叫家人不要念阿彌陀佛,念觀世音菩薩,他還想活下去,所以這個人沒有往生,非常可惜。你看念佛會的副會長,到那個時候貪生怕死。每個星期帶別人念佛,他自己也念佛,沒有能夠養成念佛的習氣,所以臨命終時不能做主,多少人都感到惋惜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 


 
 
    後面接著,這就講臨終助念的重要。「各宜同志三五」,每個人應該,宜是應該,有志同道合三、五人,「預結言要」,大家預先有個約定,哪一個走了,我們要幫助他助念。「臨命終時,迭相開曉」,要送往生,要幫助他。他不想往生,在這個時候要勸他往生,不說任何閒話,一定要勸他往生。叫他跟著大家一起念,見到阿彌陀佛就可以走,沒有見到阿彌陀佛不能走。見到任何人都不能跟他去,見到別的佛菩薩,不是阿彌陀佛,不是觀世音菩薩,都不可以跟他走。這個話重要,臨終時候要特別提醒。「為稱彌陀名號,願生安樂國,聲聲相次,使成十念」,幫助他在最後成就十念往生。「譬如臘印之泥,印壞文成。此命斷時,即是生安樂國時,一入正定聚,更何所憂。各宜量此大利,何不預剋念也。」這段話好,末後舉個比喻,譬如臘印,用臘刻成的印,再用金屬來鑄印。譬如銅印,銅倒在這個臘上,臘壞了,印成了,這個印就成功,這是古時候鑄印的方法。用這個來做比喻,念佛就譬如臘印,往生就譬如文成。

  臨命終時大家幫助你念佛,助念,讓你安安穩穩,不驚不怖,在佛號當中捨報,你的神識離開你的身體。神識如果清醒,跟著大家一起念佛,這個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。還沒有斷氣,你看到阿彌陀佛,你會告訴大家,佛來接引我了,這個是真往生,這不是假的。有時候他病得很重,體力很衰,氣很弱,看到佛來接引,他說話沒有聲音,你看他口在動,他想講話沒說出來。想講什麼話不知道,是不是他看到佛來接引,想告訴大家?但是這樣走了,很安詳走了,也有瑞相,一般有託夢這個情形。走了之後幾天,他託夢給他的親朋好友,告訴他已經往生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沒有往生,他沒有法子來託夢,真正往生,他可以用這種方法傳遞信息。這也是一種功德,為什麼?給這些親朋好友、念佛的同修做證明,他真往生了,這個不是假的,這是好事情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一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1





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0集)


「今淨土法門能令惡逆凡夫暗契一心,是故彌陀號為願王誠不虛也。」阿彌陀佛這個法門,這淨宗法門,阿彌陀佛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沒有別的,就是建立學校,極樂世界就是學校。極樂世界沒有政治組織,你看經論裡沒有說極樂世界有國王、極樂世界有政府,沒有;如果有,一定會告訴我們。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,一個老師,一個學生,老師是阿彌陀佛,學生是菩薩。凡是去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學生,學生有三輩九品,就像念的班級不同,有人到極樂世界是從最低的慢慢往上念,有人是插班進去,就這麼回事情。所以極樂世界可以說是諸佛如來共同建立的佛學院,阿彌陀佛是院長,諸佛如來是教授,他們都常常到極樂世界去授課,等覺菩薩是助教。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祖師註解裡說,諸上善人是指等覺菩薩,他們當助教,幫助到極樂世界來的這些人學習。阿彌陀佛在七寶講堂裡面講經沒有中斷,因為極樂世界人不要吃飯,極樂世界人不要睡覺。我們吃飯、睡覺耽誤好多時間,他不要吃飯、不要睡覺。你到極樂世界就聽課,聽到什麼時候為止?聽到你成佛,畢業就成佛了。成佛之後到他方世界,你有緣的地方,你就到那裡去作佛去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0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0

  



 
 
我們要認識清楚的,淨土宗完全是教育,最偉大的教育、最圓滿的教育。保證你開悟,保證成佛,而且非常快速,你想想看,學習不中斷!

  我們這邊學習艱難,就是學習的時間短,中斷的時間長,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縱然你能學習八小時,還有十六個小時間斷。所以人家問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?去上學去,去念佛學院去。這個世間,乃至諸佛世界的佛學院,都沒有極樂世界好,極樂世界多單純,到那個地方完全享受阿彌陀佛本願的成就。這個成就第一德是什麼?是一切皆是變化所作,第一德。你想要什麼東西,都是現成的,沒有一樣東西缺陷,我要一部《大藏經》,它就擺在你面前,我不想看了,就沒有了,不需要收藏。要什麼東西就擺在面前,想吃的,吃的在面前,想穿的,已經在身上。極樂世界居住的宮殿沒有家具,家具多麻煩,沒有。客人來什麼?客人來就變化師子座,每個人都有座位;客人走了,師子座不見了,不需要去收藏,不需要整理。這樣美好的世界,怎麼能不去?  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0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0


 


 

《四訓》裡頭講得清楚,他勸他的兒子要學謙卑,謙卑的人一定誠敬,誠敬的人一定能夠契入心性。有一絲毫驕慢就考不中,《了凡四訓》也舉了一個反的例子,有個人去趕考,自己非常自負,他文章寫得好,他對一些同學也瞧不起。他去考沒考中,心裡很不服,大罵這個考試官沒有眼睛,這麼好的文章為什麼不取?他在那裡發作大罵的時候,旁邊有個老道在旁邊笑笑,笑他。他就很生氣,就對這老道,「你為什麼笑我?」他說:我笑你,你的文章大概不怎麼太好。「你沒有看過我文章,你怎麼知道?」我看你發這個脾氣,就知道你寫不出好文章。這個讀書人難得,一聽之後,老道講的話有道理,所以馬上就謙恭,就在老道面前懺悔,老道就教他,以後他真改過自新,三年之後再去考,考中了。了凡先生看人沒有別的本事,他不是一個命相家,他就看人有沒有誠敬,言行舉止是不是端莊、是不是老成、是不是恭敬,從這裡看,連世間法成敗的關鍵都在此地,又何況是佛法?要緊,不是不要緊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0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0


  

 
 
   這個在心,依妄心不行,依實相,實相是真心,依真心就能成就,世出世間法一樣的,沒有例外的。今天社會這麼亂,災難這麼多,原因在哪裡?全都用妄心,沒有用真心的。念佛都是用妄心,他怎麼會有成就?用真心的人多了,社會就沒問題了。為什麼過去社會那麼美好?過去社會有人教,我在前面講過,中國這些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,中國人最重視的是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是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的基礎、根本,這個做得好,所以帝王真的垂拱而治,天下太平。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,滿清,你看看滿清入關,康熙六十一年,雍正十三年,乾隆六十年,後面也可以把嘉慶帶著,將近兩百年太平盛世,社會安定,人民生活幸福,怎麼來的?家庭教育好。皇帝重視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好的都頒獎,送匾額獎勵。每一家都把他的子弟教好了,社會上沒有壞人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天下太平,就是這個道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0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0

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八集)

 
  學佛的同學幾乎都知道自己業障習氣很重,也很願意消除業障,為什麼老是消不掉,原因何在?因為他念念都在念自己的業障、念自己的習氣,所以他的業障習氣只有天天增長不會消除。什麼時候消除?哪一天他不念了,他把這個事情忘掉了,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一念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這個業障沒想它,它真消掉了,道理在此地。到緊急關頭的時候,遇到有災難現前、疾病現前,手忙腳亂,妄念紛飛,把佛號全忘光了,這個時候怎麼樣?念念增長他的罪業,一定要曉得每一念都增長;換句話說,念念接近惡報。為什麼?《太上感應篇》說得好,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,佛在經典的教誨這個時候忘得一乾二淨,學佛學一輩子這個時候不起作用,煩惱起作用。甚至於在這個時候怨天尤人,甚至於怨恨佛菩薩,那個罪就更重,這個罪業就變成無間地獄業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八集)  2011/5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8





 
 
佛門弟子對經教了解不夠透徹,護持佛法自以為護法有功,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災難?佛菩薩不靈,佛菩薩沒照顧他。這都是對經教不通、不能理解。佛菩薩經教確實能夠保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眾生把經教錯解了,招感來的災難又要怨天尤人,這怎麼得了!佛沒教你們這麼做。佛真的教我們消除業障、化解災難,教我們放下,教我們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,布施就是捨。把什麼捨掉?把災難捨掉,把生死捨掉,把疾病捨掉,把六道輪迴捨掉,把十法界捨掉,你就成佛;你要是念念捨不掉,你的麻煩就大了。

輪迴確確實實可怕,你要真把輪迴看透了,你就知道輪迴是一團糟。這一生當中無論什麼好的關係,一轉世全忘掉,可能全顛倒了,曾祖父、高祖父這又回頭來了,可能又回來做你的孫子,這個事情常有的。甚至於他造了惡業,他投到畜生道裡變成你家養的家畜,我們肉眼凡胎不認識。所以六道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生生世世有得受的。怎麼樣超越?怎麼樣擺脫?無量法門裡頭淨宗法門最殊勝,最微妙的就是一句名號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為什麼不念?為什麼念六道輪迴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八集)  2011/5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8




 
 

無量法門裡頭淨宗法門最殊勝,最微妙的就是一句名號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為什麼不念?為什麼念六道輪迴?

給諸位說,這一切雜念全是六道輪迴,正念可以說在現前這個世間已經找不到,正念變成有名無實。現在這個世間念阿彌陀佛名號那就叫正念,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個正念,古時候有,現在沒有了。諸位細心去體會、去觀察,不念佛的時候你心裡想什麼、念什麼?你再仔細去思惟,你所念的、所想的跟什麼相應?不就知道了嗎?念念是輪迴心,念念是念六道裡的恩怨,酬償果報,你念這個東西,這個力量非常強大,因為你念的時間太多,念佛的時間太少,佛號抵不過業力,這就是我們功夫為什麼不得力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八集)  2011/5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8





 
 
都搞清楚、都搞明白,你對於任何宗派你都尊重、你都供養,恭敬心就是供養,你決定不會分別、決定不會毀謗。有門戶之見,對不同宗派、不同修學方法的人批評、毀謗,不要放在心上,為什麼?他沒有知識,他對於自己、對於別人一無所知,要原諒他。他為什麼會這樣?沒人教他,如果有人教他,他通達明瞭,他會跟我一樣。我們從哪裡學來的?從善財童子那裡學來的,知道無量法門都是世尊所傳的,門門都是見性的方法,殊途同歸,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看到了。過去還有些門戶之見,這看到之後門戶之見掃除了,對於任何一個法門我們自自然然謙恭有禮、歡喜讚歎,自己呢?自己還是老實念佛,為什麼不學?我們不是那種根性,那個法門我修起來就有困難、就有障礙,念佛這個法門適合我的根性,我修這個法門沒有障礙、沒有困難,容易成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一八集)  2011/5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