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九集)


做錯事情不怕,要知道懺悔,要知道回頭。懺悔,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我,懺悔不是形式,真正的懺悔是後不再造。我知道我做錯了,我把我的錯誤改正過來,這叫真懺悔。我不孝父母,我改過來,真的孝順父母。父母不在了,心裡頭真有,念念不捨,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父母。為了度父母,我要認真念佛,求生淨土。我生到淨土之後,父母在任何一道,我都能看到,我都能收到信息,我有能力去幫助他,這是孝養父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九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9

  


 
 
後人有很多誤會,認為什麼?國家有災難,我們來做法會,誦經拜佛求佛菩薩保佑,這變成迷信了,真的是迷信。佛講得很清楚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佛沒有說災難來的時候,你們大家都要拜佛燒香磕頭,佛菩薩保佑你化解災難,沒有說過。佛菩薩用什麼方法保佑你?用教學,把道理講清楚,災難怎麼發生的,如何化解災難,跟科學家布萊登講的意思是一樣的,教你斷惡修善,教你改邪歸正,教你端正心態,為什麼?境隨心轉。我們人心變好了,山河大地災難就沒有了,它就跟著變好。人身體,心好了,身體就好。為什麼?身是境界,身是隨著念頭轉,你念頭善,你身體沒有一樣不善。一個人天天想阿彌陀佛,天天想《無量壽經》,他身體怎麼可能會變壞?哪有這種道理!如果這個人天天想的是殺盜淫妄、是自私自利、是損人利己,這個人肯定有病。你去檢查,他身體一定有病。為什麼?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,他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你解決。這個方法現在大家承認這是科學,符合科學精神,他不是用迷信。迷信這種祈禱祈福,有沒有效?有效,我講過了,治標不治本,臨時可以舒緩一下,不能治本。這個災難輕一點,時間短一點,過幾天你的毛病又發了,沒治本,你的念頭沒轉過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九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9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八集)

 
這個地球有危機,什麼危機?水資源的危機。人要沒水怎麼辦?這是大問題。沒有糧食怎麼辦?沒有能源怎麼辦?其他的危機很多,現在確實有金融危機,有核武戰爭的危機,你真正修行契入這個境界,這些危機現前也是夢幻泡影,你能如如不動,這就是正定。危機能不能化解?答案是肯定的,佛經上有一句最重要的話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也就是前面我們念過的「止心一處」。《遺教經》上,釋迦佛說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化解這些危機也能辦得到嗎?能。為什麼能?佛說「境隨心轉」,我們居住的環境是隨著人心在轉變。這是中國風水家常說,風水是跟著人心轉的,所以才說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,這才講得通。有福的人,他住在這個地方,風水不好,他住在這裡三年不動,不好的風水變好了;沒有福報的人,這風水特好,頂好的風水,他在這住三年,風水破壞了,就沒有了。這真的不是假的,科學家今天給我們印證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八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8




 
 
我們在過去,代表澳洲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這麼多年來,參加了十多次,我們發現了,聯合國這個和平會議開了三十多年了,一九七0年開始,至少有三十六、七年了,世界愈開愈亂,衝突的頻率年年上升,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,問題在哪裡?我們所遇到的人都是豐富的知識,都具備有大學教授的身分,博士學位,知識,知識是有侷限的,知識解決問題有後遺症。東西方求學的目標不一樣,古印度、古老的中國是求智慧,不是求知識,特重智慧,知識是附帶的。中國的教育是從倫理父子有親裡面那個親愛,從這裡發源的,所以整個教育是愛的教育,愛人就不可能害人。這個教育在中國推行了五千多年,我們有理由相信,不止五千年。因為上古時代,文字沒有發明,沒有文字不能代表沒有教育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八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8



 
 
 
印度的婆羅門教,我跟他們有往來,他們告訴我,他們的歷史有一萬三千多年,我有理由相信,中國傳統文明絕不在它之下,只是沒有文字記載。文字是伏羲到黃帝這一段時期發明的,到黃帝才真正形成,伏羲畫八卦,伏羲到黃帝一千年。所以孔子說得好,他告訴人,也就是告訴我們,他老人家一生所學的、所修的、所教的、所傳的,不是自己的東西,都是古人傳留下來的,這個我們能相信。夫子自己說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這兩句話說得很好。所以後人稱孔子為集大成者,稱他為大成先師,集過去二千五百年的大成。他把這些傳說寫成文字,留傳給後世。《論語》裡面很多話,我們都相信,那是千萬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八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8


 

 
 
孔子生在春秋時代,孟子生在戰國時代,亂世,先後的動亂大概有四百多年,亂世。現在這個世界很像那個時候,很像戰國那個時候,亂世。但是那個時候,那些國君講義氣,仁沒有了,用義治天下。秦始皇統一了戰國,這是中國第一次全國大統一,他是用法,用商鞅的法,不到十五年亡國了。漢興起,繼承這個大一統,漢武帝定了很多很好的制度,用禮治天下,道德仁義禮,禮是主要的,法是輔助的。從漢一直到滿清,都是以禮治天下,兩千年,國家長治久安,它有道理的。禮沒有了,到民國之間,禮沒有了,禮沒有了天下就大亂。古人這些話全部都兌現了,歷史給它做了印證。

今天我們怎麼辦?找道德太高了,做不到;講仁義,也太奢侈,可能只能講,也不能兌現;還是老老實實把禮找回來,恢復以前的禮治,以禮治天下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八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8



 
 
今天我們怎麼辦?找道德太高了,做不到;講仁義,也太奢侈,可能只能講,也不能兌現;還是老老實實把禮找回來,恢復以前的禮治,以禮治天下。用老辦法,法來補助,社會可以恢復安定和平,人民可以再過到幸福美滿的一生。找不到其他的方法了,一定要恢復聖賢的教誨,老祖宗千萬年前給我們制定這四科,這四科能改變嗎?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真的這是中國的國寶,這個東西要是丟失,那不得了!一個國家政權丟掉了沒有關係,文化要是被消滅那就完了。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失掉政權,元朝時候,政權被蒙古人奪去,清朝時候被滿族人奪去,兩次,但是文化沒有丟失。如果把文化丟失,這個族就會滅掉。世界上四個文明古國只剩一個中國,中國文化能不能生存那就在這一代了。這一代人不知道善治堤塘,不知道來保護,那就完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八集)  2011/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8


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


佛佛道同,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沒說過一個字?他所說的全是古佛所說的,古佛是什麼?自性流露出來的。古佛也是自性流露出來的,他也是自性流露出來的,他跟古佛無二無別、不增不減。如果我們見性了,我們跟他也是無二無別,我們也可以說我們一生一個字都沒說,全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跟他一樣,沒有兩樣。這才叫真正到家,沒到家不知道,到家才曉得事實真相。

  所以佛、祖師教我們這些方法,我們能夠信、能夠依教奉行,這個人叫大福報的人,他沒有懷疑。要是懷疑,對他提出問題來質問,這種人學道非常非常困難。為什麼?三昧常寂他得不到,必須通過三昧常寂才能大徹大悟。三昧常寂的反面就是心浮氣躁,妄想多、意見多,自以為聰明,麻煩出在這裡。我們修學多年不能成就,毛病出在這個地方自己不知道,所以那就一錯到底,一生不會有成就。一生再勤苦,你所得到、所成就的是什麼?知識,不是智慧,因為你煩惱習氣在。智慧從三昧當中得來,沒有三昧,智慧不會現前,這是佛菩薩告訴我們的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智慧是從定開的,不是學很多東西開的,你能放下,什麼都不學,智慧也開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  2011/2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7

 


 

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是自性流出來的,就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。只要你見性,不但是釋迦牟尼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論,你沒有一樣不明瞭、沒有一樣不通達,這個東西不必學。所以佛家的教學,八萬四千法門,許多宗派,都是以明心見性為修學的目標。淨土宗不例外,淨土宗明心見性是到極樂世界,它把它分成兩段,第一段叫你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,第二段是阿彌陀佛幫助你明心見性。沒有明心見性,你白學了,你是凡夫,充其量出不了十法界,明心見性才能出十法界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  2011/2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7

 


 

「絕名相於常寂之津」,我們的學習難就難在這個地方,天天在學名相,在分別執著名相,沒有把名相放下;放下你就真通達,名相裡的真實義你才能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沒有開悟,那要看看古人怎麼講的,照著人家註解來講。這個要小心謹慎,為什麼?怕講錯,講錯了自己要負因果責任。

學習要從恭敬當中學,所以在這個之前,「恭敬三寶,奉事師長,無有虛偽諂曲之心」,那是我們學法基本的條件。恭敬三寶的基礎是孝養父母,如果不孝父母,恭敬心從哪裡來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  2011/2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7




 
 
今天教育沒有了,前面跟諸位說,我們的傳統教育丟掉兩百年了。現在學校教育,從幼稚園到研究所,教什麼?教如何爭得名聞利養,它是這種教育,幼稚園就教競爭。我還聽一個同學告訴我,真事情,不是假事情。好像是他朋友的一個小孩,念小學,二、三年級,同班一個同學,成績很好的,車禍死了。他回家去的時候告訴他爸爸媽媽,這個同學死得好!他們家人都嚇一跳,為什麼?「我少了一個競爭的對手」。這小朋友好像成績大概比他好一點,競爭。這種心態還得了嗎?這個心態不是他的天性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個不善後天學來的。這種心態會造成社會的動亂,會造成地球上的災害。所以今天,整個問題根在哪裡?根在教育錯了方向!不是沒有教育,學校那麼多,方向搞錯了。古人教育是念念為別人想,現在教育念念為自利想,從前是念念為利他想。利他,社會安定和諧,念念是自利,決定是有鬥爭,鬥爭、戰爭是決定免不了,天災人禍跟著來了。所以,我們要求智慧,你不依照這個老辦法不行,用現在科學方法來學佛,錯了,佛法就變成科學了。科學解決不了問題,科學所得到的是知識,不是智慧,佛法是智慧,不是知識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  2011/2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7





 
 
我們念佛人就是修止,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就是止心在阿彌陀佛,在這句佛號上。所有一切思慮、雜念統統把它止住,也就是全都放下,心裡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這叫止心一處。這是禪定的異名,你把心定在一個地方。佛說得好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我們把心定在阿彌陀佛,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成功。不成功的,是你沒有把心止在這一處,你的心裡面,東西太多太雜太亂了,雜亂就是六道輪迴,六道是個雜亂的場所。心清淨、生活簡單,意念才能夠集中,才能夠開悟。你不用戒定慧這條路子,佛法走不通!所以我們要記住,佛在戒經上講,「戒為無上菩提本」,如果我們不在這上面用功夫,你的一生白學了,你完全錯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  2011/2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7






修行的祕訣在此地告訴你了,就是止心一處,這是祕訣。你要真正聽懂,放下萬緣,你看念佛堂堂主,一天到晚一句口頭禪掛在嘴皮上,「放下萬緣,一心稱念」,這是堂主的一句話。放下萬緣是止,提起正念是觀,觀就是念佛。這句佛號要怎麼念?淨念相繼,淨是清淨,要用清淨心,不懷疑、不夾雜叫清淨心;相繼是不間斷,一句一句念下去。快慢、高低、緩急不重要,你自己喜歡怎麼念念得舒服你就怎麼念,是以自己念得很快樂、念得很自在,念得又不累,歡歡喜喜,那就是好方法。這些不必學別人,每個人根性不相同。原則要學菩薩的,菩薩教給我們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都攝六根就是一切放下;不需要看的東西別看,不需要聽的別聽,不需要說的就別說,這叫都攝六根。統統放下,淨念就產生,這才管用。清淨心念佛,不懷疑、不夾雜,一句一句的念下去。一聲佛號一聲心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這怎麼不歡喜!時間久了,大概如果這個念法,三、四年念佛三昧就得到。得到念佛三昧不是很深的,不是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還沒到。很淺的,不是很深,很淺的一心不亂,往生極樂世界自在了,想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就能往生,你看你多自在。跟這個世間有緣,眾生聽你的,喜歡聽你的教誨,你就多住幾年,決定不礙事,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,你得大自在了。你在這個世界上無牽無掛、無憂無慮,住在這個世間只為一樁事情,幫助有緣人信解行證。看這個有緣人的善根福德因緣,不信的幫助他信,已經信的幫助他了解,已經了解的幫助他修行,真正修行的人幫助他往生,他幹這樁事情,除這個沒事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七集)  2011/2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7


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


這一段是利行,首先講「軌範具足」,經文只有兩句,意思很深。「莊嚴眾行者」,註解裡面,「《淨影疏》曰:彰行成就」,這個彰就是表現,表彰。「莊嚴者,福智二嚴」。我們先說這一句,行是行為,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,就是我們念頭在造業,念頭造業是起心動念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言語也是在造業,而且造業最多的、最容易的是言語。所以孔夫子教學,他的四科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就是言語,可見得夫子把言語看得非常重。古人有一句話說「病從口入」,許多的病毒都從飲食裡面招來的;「禍從口出」,我們說話不小心得罪人,自己是無心,可是聽者有意,他懷恨在心,等待機緣來報復,這是很慘痛的事情。古今中外都有,歷史上記載得很多,所以語言不能不謹慎,不能不小心。我們看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大成就的人,他們言語少,心地清淨,這是涵養的功夫。古人說一句話說,「言多必失」。言語多就是過失,過失裡面有許多不當的言論,不應該表達的,招惹禍害。夫子第四個,這前面兩種都屬於德行,第三個是政事,政事用現在的話說,謀生的技術,我將來要靠這種事業來生活,這叫政事,最後一個叫文學,藝術。你有德行,你物質生活能過得去,這才可以談到文藝、精神的生活。很簡單這四科,這四科是人生必須要學習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 


 

於眾生沒有利益的,於自己有利益的,那不是福,那是禍。禍福要分清楚,自利而不利他,會帶來災禍。

造作許許多多的不善,看起來現在福報還很大,還挺享受的,《太上感應篇》裡面講得很好,這個現象是什麼原因?過去生中所修的大福報,這些大福報在營護,經營護持他,雖造惡業,它還不成熟,他那個福報還沒享盡,等到他的福報享盡,這不善的果報都現前了。我們讀歷史,這些事情記載得很多,這不是假的。細心觀察現實的社會,我們看到有很多造作罪業立刻就受報,那是什麼?過去生中沒有福報,自己過去沒有修福德來保護他,所以他很快果報就現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 


 
 
如果過去修了很大的福報,那個福報就是護佑他,現在雖造惡業,這個惡報不會現前。那就是所謂時辰未到,時辰一到,一切總報,決定逃不過的。這樁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希望同學要真信不疑,得深信,真正深信這樁事情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就會很謹慎。念頭才動,我們就想到福慧,自己做這樁事情,是跟自己的情識結合,還是跟智慧結合?智慧就是理智。你的思想是理智的還是感情的,你言語造作要是感情的就會有禍害,理智就不會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常常提起,常常來訓練,訓練自己要理智,不要感情用事,這個重要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


 

「隨緣妙用」,隨緣我們能做到,妙用沒有,我們是隨緣造業,隨善緣造善業,隨惡緣造惡業。「威儀有則」,那就是莊嚴眾行,就是軌範具足,我們不足以做別人榜樣。真正佛弟子,起心動念的時候會想一想,我這個念頭能給別人做樣子嗎?我的話說出去了,我的一舉一動,世間人都學我,這世界像什麼樣子,時時刻刻反省檢點。實在不行,你才知道老太婆了不起,她什麼都不懂,但是她的心跟佛心完全相應,她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沒有。無論你什麼樣的人跟她見,她都對你恭恭敬敬阿彌陀佛,心口一如,一個雜念都沒有,你問她什麼,她什麼都不知道,真叫頭腦簡單,生活簡單,有得吃很好,沒得吃也很好,從來不想這個事情,只想阿彌陀佛,這個人臨終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很高,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。她走的時候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她不生病,沒有老苦、沒有病苦,也沒有死苦,能比得上嗎?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用這個來勉勵我們,他自己說,他一生想學阿公、阿婆學不像,不容易學,為什麼?沒有真正看破,沒有真正放下,你就學不像。真看破,徹底放下了,世間塵緣真的了了,身心清淨,一句彌陀,這個人是了不起的人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
  

 

我在澳洲,十年前學校要送我這個學位,聘請我做教授,當時我拒絕了,你請我來講演、上課我會來,我不需要這些頭銜。校長告訴我,希望我能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做出一點貢獻。聯合國邀請的這些人,他要頭銜,他們邀請的人都是有學位的,都是有教授身分的,我們是這樣不得已答應他的,沒有感覺得這是榮耀。記住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連這個世界都是假的,這個虛名有什麼意思?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有時候有一定用處,那就是對弘法利生帶來一點方便。現在有同學也是發心弘法利生,甚至於發心將來想出家。他現在幹什麼?他現在在念博士學位,我說:為什麼?有博士學位將來弘法方便,這出家人是博士。鍾茂森拿博士學位的時候沒想出家,人家看到鍾茂森將來會出家,有博士學位,他也準備出家,趕快去拿個博士學位,那就沒有必要。這是什麼?名聞利養沒放下,沒有放下,它障礙菩提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世間事有人幹,我何必去幹?沒有這個必要。真正沒有人幹,那是義不容辭,有這個緣,你一定要去幹,你不去幹你就沒有慈悲心。真實智慧處理問題正確,人要有實德,要有實學,別人自然會尊敬你,不需要這些名義;沒有實德,沒有實學,再多的博士頭銜人家還是不尊重你。有,我見到過,一生當中有三、四十個博士學位,在社會上大家並不尊重他。我認為那也是菩薩示現,說明什麼?這個不重要,重要是你真正的德行。他甚至於比不上一個老太婆,念阿彌陀佛的老太婆,人家見她尊重,知道她是一尊佛,她一定會成就。你拿到再多的博士學位,你還要搞六道輪迴,那有什麼意思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


 

軌則、模範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這自己走的,我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永恆不變。我這條路走成功了,我的目的達到,目的在見阿彌陀佛,方向在西方極樂世界,我往生見佛了,大家就相信了。三轉法輪,為一切眾生作證轉,我給你做榜樣,那麼這樣子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福慧雙全。你去問老太婆,她什麼都不知道,她只曉得恭恭敬敬給你作揖,給你問訊,回答你的話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福慧具足,這還得了!這種人你不恭敬,你恭敬什麼人?你所行的沒有離開福慧,你所教的自自然然就是規矩,自自然然跟性德就相應。你所表現的是你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,就是一般人的模範、榜樣,每天幹這個事情是常法,我每天工作是什麼?一樣的,沒有變化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 


 

釋迦牟尼佛首先表演給我們看的,佛陀的自行就是入定,出了定就是教學。有人向他請教他出定,他所教的寫成文字就是經典。他當時在講的時候,他沒有講稿,他也沒有任何材料,隨口而出,記錄下來是最好的文章。這是學問,學問從哪裡來的?從德行來的,身心沒有惡念,沒有邪行。佛陀只有三樁事情,每天就這三樁事情,不是在講經,就是入定,再一個就是去托缽,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生活過了六十年。四十九年教學,十二年學習,六十年。三十歲開悟之後,這個末後的四十九年,我們看起來這個生活太呆板,這種生活有什麼意思?這個生活裡頭大樂,一般人嘗不到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 



 
 
祖師大德們在沒出名,修學過程當中也很簡單。你看在寺廟裡面,講從前不是現在。從前在寺廟裡修行,早晚課之外,早晚課是共同的,專門學一部經論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他不是在讀經,他就是在講學。求學過程當中,每天如果講一個小時,一個小時至少要十個小時去準備,去備課。他要專心,專心就是修定,閱讀經文就是智慧。有人備課是很簡單的,不要找很多參考資料,就這一部經,在講經之前,他把它念個幾十遍,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,就這個意思。不懂的地方怎麼樣?念過去不講解,念沒錯,講會講錯,念哪裡會有錯?一門深入,這一部經講完的時候從頭再講,聽眾不一樣。跟你來學,來聽你講經的,這一部經講完了,離開了,後面那一批又來了。人數不拘,兩個、三個都好,我來講給你聽,完全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愈熟悉,意思愈明顯,這麼來的,不需要找這些參考資料。這就是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慧開了之後跟你講。古大德用的方法跟現在人不一樣,這些方法全從釋迦牟尼佛那裡學來的,古人哪有那麼多參考書?那時候沒印刷,書都是手抄的。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,根本就沒有書籍,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結集的。那我們就能想到,釋迦佛當年在世的這些弟子,他們的學習除了聽經之外,也有研究討論、心得分享,沒參考資料。參考資料只是能夠記得什麼?佛去年在哪裡講,前年在哪裡講的,拿來做印證,如此而已。愈簡單還愈有效果。現在這一大堆資料擺在旁邊的時候,把自己頭腦搞亂掉,什麼都學不到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

 

 

我們在台中那時候學經教,老師規定參考的註解只能選一種,為什麼?你不亂,你的思想脈絡是一條線。你找兩個人的參考書,他兩個人的想法不一樣,講法也不一樣,你無所適從;三種參考書就是三叉路口,四種參考書就是十字街頭,你學不到東西,這個道理要懂。那我們想古人這個原則,古聖先賢都是從這個路走出來的。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成就?我們今天資料比他豐富一百倍都不止,為什麼跟人家相比,他的百分之一我們都做不到。我們的智慧不如他嗎?不見得。我們的德能不如他嗎?也不見得,為什麼差距這麼大?方法錯了,用心不一樣。古人的心是真誠的,沒有自利的心,也就是沒有為自己的心。今人自利的心太重,對自己名聞利養沒有好處的不要,可以取得名利的才學。所以心不誠、心不敬,真的好東西他也學不會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九四集)  2011/02/2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2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