貢高我慢連帶著就是名聞利養,愈墮愈深,這就是於通又起了塞。「於塞」,塞那是絕對不通,你煩惱起來,名利心起來了,把佛法都當做求取名利的一種手段、一種方法、一種工具,造業更重了。讓一般大眾對佛法起了很深的誤會,佛法搞什麼?還不是搞名聞利養!所以我聽到許多人毀謗佛教的,建這些廟富麗堂皇的,指著什麼?開廟店,拿著佛法當生意買賣做。這是對於正法嚴重的侮辱,這個罪就應該墮阿鼻地獄。因為這個緣故,「所以立此通塞一門」,讓你「撿彼破法遍」,前面破法遍,檢查檢查是不是「於塞得通,於通無塞」,那就對了!識通塞也就是識正邪,什麼是正法,什麼是邪法?也就是認識什麼是罪,什麼是福?從這條裡面可以引申無數條,讓你真正覺悟,真正明瞭,不至於把正法在修學過程當中變質了。實在講,自古以來修行變質的太多太多了!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「道品調適。道即能通之義。品類不同」,稱之為「道品」,通常我們把它說作三十七道品。底下講,「謂三十七道品,而能通至涅槃也」,這都是幫助我們成就的。調適,調是調停、調試,適是適當、適宜,也就是恰好這個意思。「從別言之,故有三十七品」,從它個別來說,它一共有三十七種。「若從總而言,此三十七品,不出戒定慧。」三十七道品從哪裡來的?從戒定慧延伸出來的;換句話說,「即是以戒定慧而調適也」,戒定慧是總綱領、總原則。
三十七道品通一切法,在大乘裡面,天台家把它講成藏通別圓,也就是藏教三十七道品,通教也有三十七道品,別教、圓教亦復如是。名稱相同,淺深廣狹不相同,愈往上面愈深愈廣。三十七道品總一切法門,這個是修行,無論修哪個法門、哪個宗派,必須要學的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這三十七種方法,它分為七科,四念處,四正勤,四如意足,五根,五力,七覺知,八正道。七個科目,總共三十七道品。我們先把三十七道品介紹一下,下面就好講了。三十七道品第一個是「四念處」,四念處四句,每一句就是一個道品,「第一觀身不淨,第二觀受是苦,第三觀心無常,第四觀法無我」。這四種觀都是屬於智慧,看破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頭一個,你得要細心去觀察,「身不淨」。粗淺從哪裡看?看我們五臟六腑,從九竅裡流出來的是什麼?你就知道不乾淨。再細心觀察,從毛細孔裡面流出來的汗。等於說全身都在排泄,沒有一處排出來的是清香,香味沒有,都是惡臭,大小便溺,所流出來的。最明顯的是出汗,你看汗水什麼味道?什麼氣味?這種觀法,真正覺悟的人,對這個身體就不再執著,不再愛惜。佛家講個名詞是名符其實,叫臭皮囊,囊就是袋子,臭皮袋,裡面所裝的是惡臭不淨,不乾淨的東西。有什麼值得尊貴?有什麼值得可愛?有什麼值得留戀?修行最苦的,頭一個關破不掉,就是對這個身執著,最嚴重的執著,對身的貪愛,對身體的執著。你看佛教給我們修行對治的方法,頭一個教我們觀身不淨,這智慧出來了,這個臭皮囊應當放下。現在還可以用,佛法裡講的借假修真。我們今天也有個臭皮囊,我們覺悟了,覺悟了臭皮囊就不再造臭惡業,這個不造了,用它來修行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第二,「觀受是苦」。受是什麼?享受。在這個世間,無論貧富貴賤沒有一個不苦。我們一般人看到貧窮的人苦,少吃少穿,少是缺少,食物缺少,衣服缺少,苦啊!飢寒之苦。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苦處,比我們少衣少食還要苦,不知道要苦多少倍!我不是富貴人,我們出家是個窮和尚,古人講的貧僧,真的,一無所有。可是我有緣分認識很多富貴的朋友,朋友當中有不少國家領導人,做總統的、做國王的,擁有百億財富的這些朋友我也有。我跟他們接觸了解,他們很苦,患得患失,富而不樂,貴而憂慮,憂患。所以,我們想到四念處的觀受是苦,才知道人間真的是苦,太苦了!你說發財,以為發財就樂了,你今天有了一百萬,他就想一千萬;有了一千萬,他就想一個億;有了一億,他想十個億;有了十個億,他想一百個億。欲望沒有止境,貪而無厭足,得到的又怕失掉。像我們這樣很省事,沒有,沒什麼想的。連身都不是我的,身外之物當然就把它丟乾淨,不再去想它了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後面二個,是教我們從理上去觀察。「觀心無常」,這個心是妄心,就是起心動念。你細心觀察你的念頭,前念滅了,後念生了,生滅不停。人死了呢?人死了是身死了,精神不滅,那個心的生滅還在。還是念念生滅,絕對不會說一個念頭在那裡住一下,停一下,沒有這個道理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最後一個,「觀法無我」。法是一切萬法,身體也是一法,也是萬法之一,一切法裡面找不到我。我,什麼叫做我?大乘的定義,我有八個意思。通常我們只說兩個,最重要的兩個,一個是主宰,一個是自在。一切法都沒有這個標準,我們如果以為身是我,這身能做得了主嗎?如果身能做得了主,我願意我這個身年年十八歲,好不好?永遠不衰不老,我能做得了主!做不了主,一年比一年老,一天比一天老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
四正勤是修行指導的原則,是初入門最高指導原則,這是修行的基礎。我用看破,四如意足是放下,多少年來我用這個方法講,大家好懂。「四正勤」就是斷惡修善,最基本的。「已生惡令斷」,這是懺悔,已經做錯的事情不能再錯下去,要回頭。還沒有生的惡,你現在覺悟了,決定不能讓它再生;我們再加個字,不能讓它再發生。那些錯事,過去的永遠斷掉,未來的不讓它再生,這叫真懺悔。後面這二句叫真修行,「未生善令生」,現在我知道哪些是善,《十善業道》是善,《弟子規》是善,《感應篇》是善,六和敬、六波羅蜜是善,這些善我現在明白了,我還沒有做到,趕快做,趕快令它生。「已生善令增長」,我已經在做的,已經在做的多做,不斷的去做,把它發揚光大。前面二句是斷惡,後面二句是生善,這是修行總的指導原則,統一的指導原則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三九集) 2011/3/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