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八集)


這一段講的是「志願無倦之義也」,志願一出問題,人馬上墮落,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,古時候就不少,現在更多。現在人確實禁不起考驗,稍稍有點不如意,他就不幹了,他就走了。而真正修道人是天天在考試,人對你的考試、事對你的考試、物對你的考試,看你能不能通過?外面人事物都在誘惑你,你對外頭誘惑明瞭、通達,長智慧,再怎麼誘惑,我如如不動,這是增長定功。天天都在誘惑,合你意思的,你受它誘惑就增長貪心;不合你意思的,它在外面誘惑你就增長瞋恚心,就會生起怨恨心,這是禁不起考驗。你說你修道,那些魔王站在旁邊笑話,假的不是真的;禁得起考驗的,那是真的。所以這些考驗的人事物,都要用真誠恭敬心感恩他們,沒有他們,你的功夫怎樣提升?你怎麼知道你功夫得力?功夫得力就不受誘惑了,不受外面環境干擾,我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重要。他們所作所為各人自己負責,我不能代替他,他也不能代替我。業因果報無法逃避,只是來早來遲的問題,善因一定有善果,惡因肯定有惡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八集)  2011/2/18



 
 
 
「忍力成就。忍力者,忍辱之力。」就是六波羅蜜裡忍辱波羅蜜,這個名詞的翻譯是特別為中國人起的。早年這些翻經大師到中國來了,中國人把辱看得很重,殺頭可以忍,恥辱不能忍,把恥辱看得這麼嚴重。所以翻經的法師把忍波羅蜜,就下頭用忍辱,這講辱都能忍,還有什麼不能忍?取這個意思。這是翻經大師的智慧,他們的善巧方便。「法住師云:忍有三種:一者安苦忍,謂於世違事能受故。」就是違背你的喜愛,換句話說,你討厭的、不喜歡的這些事情,你都能夠忍受。

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,三衣一缽,樹下一宿,這是安苦忍,佛為我們表演。人能夠安貧樂道,這個社會就安定和諧,你看這個功德多大!我們要積功累德,這點就很了不起,為什麼?能忍的人,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他心是安定的。安定心生智慧,他不生煩惱,所以處於貧賤,他仍然是快樂,像顏回一樣。在社會上沒地位這叫賤,沒有財富這叫貧,顏回這兩種都沒有,沒有財富、也沒有地位,可是顏回的生活幸福、快樂、美滿,從哪裡來的?安貧樂道。世間人不知道他、不認識他,佛菩薩認識他,聖賢人認識他。現在一般社會說迷信,其實並不迷信,真有鬼神,鬼神尊重他。這是安苦忍的功德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八集)  2011/2/18

 


 

「二、他不饒益忍」,他是別人,別人對自己不饒益,用現在的話來說,別人對我或是毀謗,或是侮辱,或是加害,這都屬於不饒益,能忍。這底下一句也說清楚,「謂他於己有違損能受故」。違背自己的意願,傷害自己的名利,能受!像我剛才舉的例子,這個我們在一生當中肯定遇到的,我們修行,幫助社會、幫助大眾做點好事,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,在現在這個社會,你想像不到的障礙。你好心好意幫助他,他在那裡問我:「你為什麼幫助我?你有什麼企圖?你的目的何在?」你說:我沒有企圖,也沒有目的。「那你不是神經病嗎?你怎麼幹這個傻事?」這都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常常碰到的。我們也了解,遇到別人問我們,「我們想修一點福。」修什麼福?「來生福報。」你相信有來生嗎?「是,我相信有來生。」我們把因果教育送給他,告訴他有來生,信不信隨他,信很好,不信也好,為什麼?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。他到哪一天發現到真有來生,他很感激你,以前某人跟我說過,我不相信,現在知道是真的。這要學菩薩的善巧方便,能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八集)  2011/2/18


 

 
 
  「三、法思維忍,謂於法無分別故。」這要忍,這個不忍真不行,這就你修學佛法,學佛的經論,或者學世間人的經典,四書五經這一類的,你要不要去思考?想這一句話、這一段是什麼意思?這很平常的事情。聖賢佛菩薩叫我們要忍,忍什麼?別去想它。為什麼?你去想它,是你自己的意思,不是聖賢、佛菩薩的意思。為什麼?因為佛菩薩沒有意思。經典上的話是從佛菩薩清淨智慧流露出來的,所以它沒有意思。我們要離妄想分別執著心去接觸它,你就真正體會到它的意思,那個它的意思不是它,是什麼?是自性的意思。自性裡面本來具足智慧德相,佛菩薩是恆順眾生,隨心應量,自然流露出來的。所以它沒有意思,沒有淺深,也沒有廣狹,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眾生聽到個個都歡喜,眾生根利的他聽的意思很深,眾生根性很薄的他聽的意思很淺,聽的人個個都得利益。這個得利益就像古人的比喻,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聽的人他自己心裡明白,妙就妙在這裡,所以法叫妙法。你聽經聞法能得多少,全是你自己,與外面不相干,與老師也不相干,全在自己。老師為我們講解,老師的境界我們不知道,世間老師講,意思就很淺近;有修有證的老師去講,高深莫測。得不得利益?得利益,肯定得利益。如果要不得利益,他不就白講了!哪有這種道理的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八集)  2011/2/18


 

 

    「又《會疏》明十忍,疏曰:忍之為德,持戒苦行所不及。」這話是真的,也就是說忍辱之德超過持戒、超過苦行,有忍辱肯定有持戒、苦行,就在他日常生活當中他樣樣能忍。他有同情心,他有憐憫心,他有慈悲心,他處處忍讓,事事節儉。像《了凡四訓》裡面所說的,袁了凡的夫人冬天為兒子縫棉衣,家裡有絲棉。了凡先生看到的時候,她用的新棉花,「絲棉比棉花更好,家裡有絲棉,為什麼不用絲棉用棉花?」他夫人說,「絲棉的價值高,她把絲棉換了棉花。絲棉只能做一件,我換成棉花可以做二、三件,兒子有得穿,也可以送給窮苦的人穿。」了凡先生聽了點點頭,「兒子有福了。」學佛的人要常常為別人想,我初出家在寺院裡面住過兩年,我所見到的,寺院出家人不知道惜福,為什麼?供養來得太容易,助長奢侈浪費的習氣。這是什麼?這損福報,這個事情肯定有果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八集)  2011/2/18


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B


人在世間一生,富貴窮通全是命,命裡沒有要能爭得到,釋迦牟尼佛也競爭了,孔子、孟子也來加入競爭的行列了,爭不到。既然是爭不到,一切都沒有辦法逃過命運決定的,那就「君子樂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,何必要爭?這個道理要懂,人心自然就平了。欲望少,愈少愈好,心地清淨。清淨心生智慧,智慧才真正帶給你幸福美滿。我們如果疏忽這兩句,違背這兩句,你的道業肯定不能成就。這是修行成就基本的條件,你不具備這個條件,你就無法修行,修行要從這裡做起。你看看《弟子規》上是不是這麼說的,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與這兩句話相不相應?相應那是正法,與這個不相應的那是邪法,這是邪正的標準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

 

《三字經》上講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你要不專求,你得不到。所以同時不能學太多,只能學一門,一個科目。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,他老人家教學的方法就是專求,你只能學一樣,你不能學兩樣,全部精神、時間、精力都專注在一門,這一門學好了,他認可了,你才可以學第二門。他認可的標準是什麼?是你上台去講,譬如我學《阿彌陀經》,專攻這一門,聽老師的講解,只聽老師講解,不准參考別人的註解,講得不好沒關係。我能夠多參考一些不是講得更好嗎?不准。這是什麼個道理?這是訓練降伏你自己的傲慢心、好高騖遠的心,培養你的德行。講得好不好沒有關係,德行重要!因為名利心、好高騖遠、傲慢心會毀掉你一生。所以老師用心之苦,我們年輕的學生體會不到,還說什麼?老師跋扈,不准我們去找參考資料,怕我們講得比他更好。我們全搞錯了,我們永遠趕不上老師。所以要老實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就成就了。不老實,我還偷偷的去搞參考,看別的東西,你是自己害自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

 

  今天這個社會民主自由開放,誰都不能控制誰,誰都不能限制誰,完全在你自己覺悟。你自己不能守住這個關,老實這一關,聽話這一關,真幹這一關,三關,這三關你要能守得住,你成就了。不成就則已,成就肯定超過老師,為什麼?古人說得好,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」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老師歡喜學生超過他,老師的成就!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都不如他,這個老師自己本事再高,人家瞧不起他。為什麼?教學不用心,還得藏一手,怕學生超過他。學生超過老師愈多,人家對老師讚歎就愈多,肯定你是一個有德行的老師。有德行,有善巧方便,你善於教!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。老師,實在講過去是要求學生,現在是希望學生,都不能講要求,希望學生學成之後要利益國家、利益民族、利益人群,對國家、對民族、對人類做出真正的貢獻。在古時候,老師是對學生的要求,這叫報佛恩,辜負老師的希望,這個對老師是大不敬。老師對你一無所求,只希望你學成之後,將來是貢獻給社會國家,貢獻給人類。這是師道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 

 
 
修行,無論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,都是從禮敬開始,《華嚴經》普賢第一願「禮敬諸佛」。在中國,諸位看看《禮記》,《禮記》你一翻開,頭一句「曲禮曰:毋不敬」。看看佛門裡面拜懺,那個儀規你一展開,第一句話「一切恭敬、一心頂禮」。這就曉得,修學從哪裡開始?從禮敬開始。我們連這一句都沒有學到,這個不行!現在大概只有佛門的講堂還保持一點形式,學校沒有了,學校老師進來上課沒有禮敬的了,這怎麼能學到東西?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功課不認真,不認真的因素很多,我覺得最嚴重的應該是電腦。電腦裡面遊戲的東西太多,多少年輕人迷在這個裡面,受這些染污,到最後自己沒有能力離開它。電腦變成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,他無法捨離,到最後付出的代價是什麼?代價是性命。年輕人自殺,你要調查他的原因,我相信電腦應該排在第一。把人全教壞了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

 

電視,這些娛樂,我們都要把它看作這是社會教育,教什麼?教暴力色情、教殺盜淫妄、教自私自利、教損人利己,它教這些,這是它的科目。這個社會怎麼能不亂?這個地球怎麼能不變壞?都是這些東西惹的禍,不能不知道。前面我們說了,他對自己都不知道愛惜,不能自愛,所以他不愛他的父母,不愛他的兄弟姐妹,他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愛,他不能愛別人,別人也沒辦法愛他。唯利是圖,有利益是朋友,沒有利益是敵人,這個社會還會有安寧嗎?可是你要問問,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種社會現象,很希望和諧,渴望和諧。和諧要怎樣才能得到?給諸位說,《弟子規》能帶給我們和諧,《感應篇》能帶給我們和諧,《十善業道》、六波羅蜜、普賢十大願王都能帶來和諧,都要真幹才行,不真幹不行。我們真幹,不但救自己,救了我一家,救了我這個團體,救社會、救國家、救度一切眾生,這就是惠利群生,我們學到、做到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A


情執很深,這是六道的,六道眾生多欲。欲望發展到沒有止境,那個果報在三途,肯定在阿鼻地獄。阿鼻地獄的罪受完,到餓鬼道、畜生道,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再得人身。

  再得人身,可憐!帶著有惡道的習氣,他很容易被外面境界誘惑,誘惑又造罪,造罪立刻又墮三途。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很好,地藏菩薩好不容易教導這些惡道眾生,他們聽懂了、懺悔了,到人道來了,沒有多久他又回去了,地獄裡這些鬼王看到,「你怎麼又來了?」我們很冷靜的來觀察體會這樁事情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人間三途多少次的像拉鋸戰一樣,來來去去,一次減輕一點、一次減輕一點,到人間來遇到聖教,生歡喜心,真回頭了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一樁事實,遇到淨宗法門不容易,遇到了真信、真願,這一生就往生了。這個事情大難大難!《彌陀經》上講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這句話不容易。在這一生當中,他把世緣法緣全放下了,才能往生。如果不放下,還有貪戀,甚至於還有貪戀的習氣在,貪戀是可以放下,習氣難斷!這個習氣如果沒有經教的基礎,沒有真正的智慧認知,很容易墮落。尤其今天這個時代,物質的誘惑,受想行的誘惑,阿賴耶的習氣,妖魔鬼怪的誘惑。魔王波旬告訴我,電視、網路是他的道場,我們以前沒想到過,這個東西多誘人!誘導你去幹壞事,誘導你、滿足你的名聞利養,滿足你的五欲六塵,而實際上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,這個事情很可怕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

 

要常常想到,真的是每天晚課的時候做反省。早晚課這是早年時時刻刻提醒大家,早課是發願,我們淨宗課誦本,早課是念四十八願,念四十八願要願我如阿彌陀佛,以真誠心發四十八願度眾生。晚課用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這一段經的內容是五戒十善,對照經文來檢點,我今天一天有沒有犯過失,佛教我做的有沒有做到,佛勸導我不能做的我有沒有遵守。這個早晚課做得真有功德,不是把經文念一遍給佛菩薩聽,佛菩薩才不要聽你這些東西。你真幹,在佛菩薩面前懺悔,求佛菩薩給你作證,這個佛菩薩歡喜。總要記住,為一切眾生、為正法久住就是真正為自己好,夾雜著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那就是殘害自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 

 

灌頂大師在《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疏鈔》,你們都看過,過去也講過幾遍,你看他末後講的,念佛人一百種果報,前面幾條就是講的三惡道,第一條就是墮阿鼻地獄。為什麼念佛念到阿鼻地獄?人家講得很清楚,為五欲故念佛,墮阿鼻地獄。我們今天是不是為五欲?五欲是什麼?為財色名食睡。你看大乘經裡頭講了多少次,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」,有一條拉住你,你就得到地獄去。五條都具足,你還得了嗎?你不到阿鼻地獄誰到阿鼻地獄!要認真反省。我沒有做,沒有做有沒有這個念頭?有這個念頭就不行,你就在造業,有念頭是意業,口裡頭說,說給別人聽,那是造口業,再有行動,那你是身口意三業全了。現在這個社會,競爭好像是正常的,錯了,競爭爭著到三途去,人天沒有分,你何必幹這個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

 
 
天地萬物,佛說得好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的念頭不好、不善。這個團體,我們是不是以真誠心對每個人,看每一個人就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樣?現在兄弟姐妹都不團結,兄弟姐妹天天都打架,像兄弟姐妹也不行。尊敬別人像自己父母一樣,對父母也不孝。古人這些話現在都用不上了,這個問題可大了。對自己呢?對自己也不好,說「愛人如己」,現在不愛自己,那怎麼能愛人?愛自己的人一定修養自己的德行,愛自己。天天搞殺盜淫妄那是害自己,那不是愛自己。所以愛人者一定要先自愛,自己不能愛自己怎麼能愛別人?所以今天的社會難!真的是佛菩薩、孔孟這些聖人來教都會感到為難,怎麼教?沒法子教了。人到沒法子教了,佛菩薩來都沒用,聖賢來也沒有用,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災難會現前,天翻地覆,整個人類毀滅,重新來過。

於是我們了解這個大災難是科學技術帶來的,災難沒有現前,人不覺悟;災難現前,明白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



 
 

於是我們了解這個大災難是科學技術帶來的,災難沒有現前,人不覺悟;災難現前,明白了。科學技術把聖賢的文明毀滅,然後就把人類毀滅,把地球毀滅了。幾個人覺悟,幾個人真正回頭?回頭的人一定真幹,讀聖賢書,依教奉行。這是什麼?這是自愛的表現,這是自救自度的表現。所以要覺悟才行,不覺悟是迷惑,迷惑的時候,那就跟現在一般人講的,競爭的這個理念他不能放下。競爭我才能生存,我要不競爭,我在這個世間不能生存,勢必要跟人競爭。

過去我在香港,有一年亞洲電視台來訪問,有位何先生他提出一個問題問我,他說中國自古諺語有一句話說,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問這句話我是怎麼看法。我說:這句話說錯了。他說:為什麼?我說:釋迦牟尼佛不為自己,天沒有誅他,地也沒有滅他,二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提起釋迦牟尼佛,還很多人尊敬他;孔子、孟子沒有為自己,天也沒有誅他,地也沒有滅他。然後我告訴他,我這一生沒有替自己想過,老天也沒有誅我,地也沒有滅我,這句話說錯了。這話是誰說的?自私自利的人說的,他們要爭,他們要控制,他們要佔有,用這句話做他的理論依據。實際上,他能控制得了的,他能佔有得到的,還是他命裡有,他命裡要沒有,爭不到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八七集)  2011/2/17